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
最近,新能源汽车市场捷报频传。蔚来、零跑等车企交付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小米汽车持续月交付超 4 万辆,鸿蒙智行 10 月交付量达到 68,216 辆。表面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高光时刻。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不少订车用户发现,稍晚下单提车时间就要排到几个月后。交付难问题正引发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诸多矛盾。

" 我们现在都在疯狂催供应商供配件,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产能。" 有车企内部人士表示,现在交付问题非常敏感,大家不轻易提及这个问题。
高端新能源车集中出现 " 电池荒 "
这场 " 电池荒 " 与 2021-2022 年的全面短缺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当前的供应紧张主要集中在宁德时代的高镍体系高端产品。
这些电池普遍应用于售价 3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包括蔚来 ES8、理想 i8、小米 SU7 Ultra/Max 版、问界 M7/M8/M9 纯电版等近期密集上市的新车型,它们大多是近期卖爆的主力。
因为抢电池的人实在太多,最近传出多家车企的采购人员直接到宁德时代总部 " 堵门 " 的消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供应链层面激烈上演。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
这场供需失衡的导火索,是即将于 2026 年 1 月落地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退坡政策。政策调整后,单车减税额不超过 1.5 万元,倒逼车企在四季度加速抢装。
10 月蔚来 ES8、问界新 M7 等车型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放大了矛盾。这些搭载宁德时代高镍电池的中高端车型,需求增速远超前期产能规划,导致此前预定的电池不够用。

储能市场的产能挤压
储能领域的 " 产能挤压 " 也加剧了汽车行业的高端电池荒。
在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解读会上,储能业务被密集提及,这一业务也已成为宁德时代重要发力点,10 月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占比已超 20%。

电池厂商的原材料采购 "T+3" 模式(提前 3 个月锁定材料和订单)也限制了短期产能的灵活性。有消息称,今年年中,宁德时代预判储能需求上涨后,加大了磷酸铁锂材料采购力度,这一调整不仅挤压了动力电池产能,也导致部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爆款车型短期内难以扩产。毕竟在接近满产的情况下,储能电池多产一点,动力电池就会少一点。但宁德时代没有对这个消息进行回应。
远水难解近渴
面对供应紧张局面,宁德时代正在加速全球产能布局。除了国内山东济宁、广东肇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等基地的持续建设,其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预计 2025 年底建成,印尼电池产业项目预计 2026 年上半年投产。然而,这些中长期产能规划无法解决眼前的供应问题。
在这场 " 电池争夺战 " 中,行业格局也在悄然生变。并非每个前去 " 堵门 " 的车企采购都有收获。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更倾向于对全线搭载、出货量大的车企给予供应保证和价格优惠,这进一步强化了头部车企的竞争优势。
可以说,这场供需博弈已超越短期产能争夺 —— 它既是对车企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行业产业链韧性的挑战。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UV 大咖》立场。)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