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阁》《原罪》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月光锈》《栀栀复栀栀》红果观看量双双破 10 亿;剧点首部 AI 漫剧《咒术反噬?我有无限血条》上线即破亿;在 2025" 横店微短剧之夜 " 颁奖典礼上,青榕文入选 " 微短剧优秀制作企业 ",而剧点网络则斩获 " 年度出海短剧厂牌 "...... 在余杭,这些作品与企业凭借强劲的实力,赢得了来自官方、市场与行业的广泛认可。

这正是余杭短剧以协同并进的多元化姿态开辟新径的生动注脚——科幻题材依托技术破壁,打铁花、戏曲、良渚文化等传统 IP 被赋予时代新解,普法等公共服务内容以新颖形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从 IP 的系统化孵化到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切实带动,一幅由 " 短剧 +" 勾勒的产业创新图景正在余杭全面展开。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达 5198.54 亿元,增幅 14.4%,预计全年将突破 6500 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 14 年位居全市榜首,占全市比重超 5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精品力作频出,彰显 " 余杭品质 "
目前,余杭区已形成非遗、普法、创业、主旋律等多类型协同发展的内容矩阵:既有《侠客不行》将现代职场与古代侠义精神巧妙融合,也有《初嫁》《成功戏剧团》等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非遗传承的创新表达,更有国内首部全景展现公安机动队风采的普法微短剧《江南机动队》,充分展现了内容创作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余杭申报的短剧集《碧海狂花》以女民兵热血守护海疆安宁为主题,成功入选省 " 十五五 " 影视剧创作重点选题库,进一步拓展了余杭短剧的题材边界与价值内涵。

在 " 文化 + 旅游 " 的融合路径上,余杭短剧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侠客不行》在中泰竹林实地取景,通过古今观念的碰撞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玉梦》则创新串联双溪漂流、玉鸟集、径山古道等特色景点,以影像叙事重塑地方形象。这两部短剧以 12% 以上的高互动率,成功将区域景点与情感叙事相结合,让短剧成为牵引游客 " 跟着内容去旅行 " 的新引擎。入选国家广电总局 "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 推荐剧目《玉琮传说》,更是深度融合良渚文化元素,并借助 AIGC 技术活化历史 IP,为文旅融合注入科技动能。
科技赋能破局,驱动 " 文化出海新航道 "
作为行业领军者,剧点网络凭借《龙王令》等爆款作品,在三年间打造了 700 余部自制短剧,实现近 2000 亿次播放,其作品以 8 种语言版本触达全球千万用户,展现了科技赋能下文化出海的巨大潜力。其研发的 " 短剧 AI 智能体 " 已实现从文字到视频的端到端生成,这种智能化生产不仅将单部短剧成本从 30-50 万元压缩至 8-15 万元,更显著降低了创作试错成本。
技术突破为文化出海按下 " 加速键 "。剧点网络的多语种翻译系统实现了从字幕提取、翻译到配音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出海准备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与此同时,余杭已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矩阵:索以文化的 AIGC 平台将原画设计效率提升 300%,水母智能的 " 触手 AI" 出品内容覆盖 62 个国家和地区,智海微言的中间件平台提升创作效率 30%,共同构建起产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 2025 年预计突破 45 亿美元的海外微短剧市场,余杭企业创新推出 " 科技赋能本土化 " 出海模式。良渚芯云影视基地的欧美片场采用 AI 技术支持下的外国剧本创作和演员匹配,精准对接海外受众。这种科技驱动的差异化战略已在东南亚、北美市场取得成效,并通过智能投放系统为跨境电商赋能。

从 AI 驱动的内容创作到技术支撑的全球传播,余杭短剧产业通过 " 文化 + 科技 " 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产业能级的跃升,更探索出了一条以技术赋能文化出海的新路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创新范本。
服务集成创新,激活短剧增长新引擎
余杭区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微短剧产业打造了全方位的发展环境。余杭区率先设立规模达 2 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并配套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 " 黄金 10 条 " 扶持政策,结合 2 亿元文艺发展基金、区级专项产业基金等,对剧本创作、上线播出、作品出海等环节提供精准支持,年均兑现政策资金达 8000 万元。
为解决文化出海 " 事项杂、多头跑 " 等难题,余杭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创新打造了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与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法律、金融、云服务等 40 余家专业机构,通过标准化服务包和集采议价机制,使企业服务采购成本降低约 30%。从企业注册、证照办理到后期备案审查," 管家式 " 服务全面覆盖,让创作团队能够专注于内容生产。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余杭推动成立了浙江省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精品短剧创作基地、瓶窑微短剧联盟等专业机构,形成从创作、拍摄到审查的完整服务体系。
通过系统性政策布局,余杭成功构建了 " 政策扶持 + 平台服务 + 生态建设 " 三位一体的产业支持模式,推动区域从单一的 " 拍摄取景地 " 向具有完整产业链的 " 微短剧创新高地 " 转型升级。
" 优渥的文化,配上优厚的环境、优秀的技术、优良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共同绘就了一幅文化产业繁荣兴盛的美好图景。" 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余杭短剧的蓬勃实践,正生动诠释了 " 文化 + 科技 "" 文化 + 旅游 " 深度融合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从内容创作的原发创新,到技术赋能的产业升级,再到政策引领的生态培育,这条以短剧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与对外传播的路径,已超越单一业态的发展范畴,成为一个区域以创新姿态融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的缩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