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为期 6 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 " 进博会 ")迎来收官。在本届进博会上,由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领衔、依视路陆逊梯卡支持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2026 版)》编撰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初代《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于 2016 年发布,是我国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推动了 " 视觉健康 " 向公共议题转变,也推动了八部委《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出台,影响广泛而深远。新版本将继续深化青少年近视防控议题,并进一步拓展至 " 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新版本也将借鉴近视防控领域的成功经验,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杠杆和技术赋能完善体系建设。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李玲强调:" 我认为不仅应包括眼镜,还应将预防措施纳入公共卫生和医保支付范畴,这是最为重要的,也正是我们希望借助《国民视觉健康报告(2026 版)》进一步推动国家政策落地的原因。"
验配眼镜纳入医保的呼声渐起
李玲首先阐述了新版《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的编撰意义:首先是 " 一老一小 " 挑战依旧严峻,青少年近视预防未被重视,有效技术手段未被推广导致低龄化、高度化趋势未根本扭转;其次是政策洼地亟待填补,特别是成人视觉健康(如职场干眼症、视疲劳)缺乏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再次是体系 " 碎片化 ",视觉健康服务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定位仍不清晰,预防、筛查、矫正、治疗环节衔接不畅;最后则是基于卫生经济学的测算,对现今的视觉健康问题,整体社会经济负担需要更新的评估,否则难以支撑更大力度的资源投入。
谈及当前眼健康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李玲进一步补充道:" 目前部分地区,如上海已将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视力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但其他地区还没有这样的政策。此外,多数国家将部分配镜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而我国目前基本没有相关公共卫生政策覆盖。"
据记者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干眼症、白内障眼病患者人数也较多,眼病筛查诊治工作仍任重道远。初版《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就曾估算,2012 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就高达 6800 亿元。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眼健康问题的加剧,这一社会经济成本预计将呈现持续攀升态势。
实际上,近年来社会上建议将验配眼镜纳入医保的呼声渐起,但相关政策方面对此仍未松绑。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汤龙保曾多次在省人大会议上建议 " 将视力筛查和验配眼镜纳入医保 "。据 2024 年 6 月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方面的答复,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为参保人员提供最基础、最必要的医疗保障。按照规定,因防治近视而发生的眼科近视矫正手术、近视防控眼镜验配等费用,不属于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医保不予支付,由个人自费。
眼科类立项指南出台,关注儿童近视、弱视问题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也表示,下一步将跟进国家层面关于诊疗项目医保支付管理顶层设计,及时按照国家部署要求,适应临床技术进步和患者诊疗需求,把符合准入条件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记者注意到,从政策趋势看,尽管验配眼镜尚未纳入医保,但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的医疗服务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今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印发《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整合规范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其中,眼科类立项指南关注儿童近视、弱视问题,设立多个检查治疗项目,促进近视、弱视儿童早诊早治,以免近视度数的加深。例如,设立 " 散瞳验光 "" 显然验光 " 等验光项目,便于医生更准确获得屈光度数,帮助进行验光配镜。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近视防控工作规范化开展,依视路陆逊梯卡还宣布支持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启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防治技术指南》项目,该项目也被纳入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对此,李玲介绍道,青少年近视情况复杂,不能采用单一标准。因此,分级分类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更精准、更精细地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所做的大量工作,深化了 " 关口前移、早期干预 " 的近视预防理念,对于真正落实 " 健康中国 " 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在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防治上也取得了良好成效。数据显示,上海近年来近视率控制效果良好,呈现下降趋势,2024 年上海市 6 — 18 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比 2023 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这已是上海连续第二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 1.5 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