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1 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证沪深港互联互通中国 50 指数和中证沪深港互联互通中国 50 红利聚焦指数,为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标的及业绩比较基准。这是继沪深 300、上证 50 等主流指数体系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在跨境联通维度上的又一次制度化创新。业内普遍认为,新指数的推出,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跨市场配置的新工具,也反映出沪深港互联互通机制的深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中证沪深港互联互通中国 50 指数以沪深港三地互联互通范围内的 A 股和港股中资企业为样本池,选取市值高、流动性好、代表性强的 50 只股票,力求反映互联互通机制下中国企业整体表现。而红利聚焦指数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股息收益属性,重点覆盖高分红、现金回报稳定的优质公司,为收益型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参考标的。这一组合的设计,既兼顾成长性与收益性,也体现了指数编制机构在主题投资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当前资本市场国际化和指数化投资加速的背景下,这两条新指数的推出恰逢其时。随着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不断完善,境内外资金的互联互通规模持续增长,跨市场配置成为机构资金的重要方向。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突破 2.8 万亿元,南向资金余额也维持在 1.5 万亿港元以上,显示出中外投资者对互联互通标的的长期关注。此时推出覆盖互联互通范围的代表性指数,有助于为资金提供统一的参考基准,并推动被动投资产品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红利聚焦指数的推出也契合当前投资风格变化。和众汇富认为,在全球利率环境趋稳、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资金正从高波动成长板块回流至具有现金流和分红优势的蓝筹资产。A 股与港股市场中高股息率公司表现持续突出,如能源、公用事业、金融等行业整体分红率提升明显。数据显示,沪深两市高分红公司年均股息率已接近 4%,部分龙头企业超过 6%。因此,以红利为核心的指数不仅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也可作为 ETF 或指数基金的重要跟踪对象,满足机构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需求。
从市场结构来看,新指数的推出对投资生态有多重影响。其一,有助于促进跨市场定价效率提升。沪深与港股市场虽然在制度上各有差异,但互联互通机制的运行已使部分优质中资股在两个市场间形成估值联动。指数化工具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的均衡配置。其二,推动指数基金与 ETF 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境内 ETF 产品数量已超过 900 只,覆盖范围从行业到主题不断拓展,但专注跨境互联互通领域的指数仍较为稀缺。此次中证指数公司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公募基金及量化机构提供了新的产品开发方向。其三,有助于吸引外资持续配置中国资产。近年来,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陆续提高中国权重,而新指数的推出或将成为进一步衔接国际标准、展示市场开放度的重要窗口。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从长期发展看,指数的生命力取决于可复制性和市场接受度。未来若有 ETF、LOF 等产品以该指数为基础推出,市场流动性将显著增强,其影响力也将随之扩大。尤其是红利聚焦指数,若能形成高股息 ETF 产品矩阵,有望在养老金、理财资金等长期资金中获得配置。与此同时,跨市场指数产品也对跟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成分股替换、权重调整、汇率影响、交易时差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追踪效果。
从市场反应来看,券商、基金及量化机构均对该指数体系保持高度关注。一些机构认为,互联互通中国 50 指数有望成为未来跨境主题 ETF 的核心标的,其样本涵盖科技、金融、消费、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具备良好的代表性。而红利聚焦指数则可能引领一波 " 高分红资产再定价 " 行情,尤其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其防御性特征将被资金重点追逐。
总体来看,中证沪深港互联互通中国 50 指数及红利聚焦指数的发布,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业绩基准,也为个人投资者打开了跨市场投资的新通道。随着后续产品化进展和市场认可度提升,这一指数体系有望成为连接沪深港三地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更加开放、高效与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