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透社 11-12
出海不是逃离!中国企业软件的“成年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企业软件正迎来由 AI 技术革命、盈利转型及全球化竞争驱动的 " 成人礼 "。

文|崔强

整理|牛透社

11 月 7-9 日,由崔牛会主办的以 " 拐点 " 为主题的 2025 中国 SaaS 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而中国企业软件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 " 成人礼 " 门槛上。

在大会上,崔牛会创始人崔强以《中国企业软件的 N 个拐点》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从 " 无到有 " 的奠基探索,从 " 追求快 " 到 " 追求稳 " 的蜕变,如今的考题已从 " 规模 " 转向 " 利润 " 和 " 可持续性 "。

崔牛会创始人 &CEO 崔强

崔强认为,这场 " 成人礼 " 由三大结构性拐点驱动:AI 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亏损到盈利的商业拐点,以及全球化竞争的格局拐点。其中," 出海 " 已成为中国企业软件走向成熟的必修课——但它并非普惠机会,而是一场 " 尖子生 " 的资格赛。

真正能走出去的企业,往往具备健康的商业模式、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成熟的组织能力,它们不再是被动应对市场压力,而是基于产品自信和客户拉动的主动出击。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厂商展现出极高的务实精神:以东南亚为首选,以香港和新加坡为枢纽,以伙伴主导、自建团队和客户跟随的组合拳方式突破。同时,他们也在补齐短板——从合规、本地化到品牌信任的系统建设。

崔强强调,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功能更强,而在于谁能真正构建全球信任的能力飞轮。出海的终极目标,不是 " 能走出去 ",而是 " 在全球做成事 "。

2025 中国 SaaS 大会演讲 PPT 获取,牛透社公众号回复 "0";

《中国企业级 AI 商业化进程报告》和《中国企业软件出海报告》预约获取,牛透社公众号回复 "AI 报告 "" 出海报告 "

牛透社摘取演讲内容中的出海部分,整理如下: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市场下行周期与行业深刻变革同时发生。中国企业软件(SaaS)在过去十年里,完成了从 " 无 " 到 " 有 " 的奠基探索,经历了从追求 " 快 " 到追求 " 稳 " 的蜕变,以及从 " 要规模 " 到 " 要利润 " 的痛苦转型。

如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所有企业面前:我们真的站在一个全新的拐点之上吗?

根据崔牛会最新的调研,超过 70% 的行业人士感受到了拐点的到来。如果说过去的成功由 " 增长 " 来定义,那么今天的终极考量,则必须是 " 利润 " 和 " 可持续性 "。

中国企业软件正在迎来自己的 " 成人礼 ",它意味着必须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拥抱技术底层逻辑的重塑,并以一个全球竞争者的姿态出现。

这个 " 成人礼 " 由以下三大结构性拐点驱动。

拐点一:AI 带来的技术革命

AI 已不单单是一个工具,它正在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自动化的 " 高效 " 阶段智能化的 " 精准 " 阶段的过渡。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产品功能上,更体现在商业模式、客户沟通、市场开拓等整个 To B 全链条之上。

AI 的深度融合将为客户提供更深层次、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从而打破原有产品的边界和价格体系,重塑厂商的价值定位。

拐点二:从亏损到盈利

过去几年,依赖 " 烧钱换市场规模 " 的野蛮扩张模式已经失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增长不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从亏损到盈利 " 已成为摆在中国SaaS企业面前的 " 生死线 "

在这个拐点上,企业必须实现从资本驱动到利润驱动的全面转型。这意味着对运营效率、获客成本、客户终身价值(LTV)的苛刻审视。只有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谈论未来的规模扩张。

拐点三:全球化竞争

中国企业软件的视野正在从本土市场,转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复制,而是组织能力、服务本质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输出。

我们正从追赶者走向并肩竞争者,甚至在某些区域和领域开始形成领先优势。这标志着中国 To B 厂商正在从单点突破走向多方协同,寻求在海外市场的 " 抱团取暖 " 和整体价值交付。

01

核心战场:全球化是

一场 " 尖子生 " 的资格赛

在全球市场需求的分层化、AI 与云带来的能力溢出,以及从 " 卖软件 " 到 " 输出能力和生态 " 的思维升级这三大底层逻辑推动下,出海已成为中国企业软件走向成熟的必答题。

出海并非普惠制,它是一场残酷的资格赛。调研显示,ARR 大于 80% 的企业,集中在技术支撑、数据资产、营销获客和垂直领域等赛道。这些 " 尖子生 " 之所以能主动出击,是因为它们拥有更健康的商业模式、更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更成熟的产品和组织。

如今的出海,已不再是被迫逃离本土市场压力,而是有准备、基于内生动力的主动出击,首要驱动力来自于自身积累的产品能力自信和客户服务拉动,市场压力仅是加速决策的催化剂。因此,出海战略从边缘选项上升为多数企业的战略级选择。

在市场布局上,中国企业软件的出海战略呈现出务实的金字塔结构:塔基是收入占比 10% 以下的大量处于备战期或初步测试阶段的企业;塔身是收入占比在 10% 至 50% 之间、具备一定海外基础开始深耕的企业;而塔尖则代表了收入占比超过 50%、在中国 SaaS 全球竞争力中处于顶尖地位的企业。

在市场选择方面,中国厂商是极致的实用主义者:东南亚因市场需求广泛、增长潜力巨大而成为第一首选;香港和新加坡毋庸置疑地成为海外总部的超级枢纽;同时,港澳台和日本构成了国际化的桥头堡,而中东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

出海并非盲目扩张,厂商们正在形成一套严格的自审决策逻辑。他们必须经过 " 三问 " 的门槛。

第一问,核心门槛:你是否拥有能打胜仗的国际化团队和能适应全球市场的过硬产品?遗憾的是,超过一半的企业在这一关就折戟沉沙。

第二问,运营门槛:你是否能驾驭海外复杂的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和品牌建设挑战?这是对企业综合运营能力的考验。

第三问,次要考量:在确信自身能力和运营风险可控之后,才会考虑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阶段,市场竞争并非他们最担忧的问题。

在进入市场的方式上,中国厂商展现出高度的实用主义和灵活性,很少选择单一路径,而是打出一套 " 组合拳 "。

其中,伙伴主导占据主流(58%),采用轻资本、轻运营的方式,借助本土伙伴的专业性和信任感快速破冰;此外,通过自建团队保障长期控制力和深度服务能力;并以客户跟随作为低风险的市场测试环境。在技术选择上,SaaS 定位的收入模式(79.8%)是主流,辅以 OP 和 X4 模式。

同时,在云基础设施的选择上,AWS 以 61.3% 领先,但值得骄傲的是,阿里云(46.2%)和华为云(31.1%)已占据巨大份额,彰显中国云服务商在支撑出海中的关键地位。

02

挑战与短板:结构性的

风险与信任赤字

在出海进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是结构性的,必须直面硬性短板。

毋庸置疑,最重的三大障碍依次是人才瓶颈(54.6%),国际化人才的招聘与管理成为最关键障碍;其次是品牌信任度(40.3%),品牌认知度不足和信任赤字,成为最重要的瓶颈;相比之下,对技术瓶颈的担忧度最低,侧面印证了中国软件在技术能力上的突出优势。

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产品迭代速度快、成本足够低、工程师红利、技术能力突出、执行力强以及服务及时性高,构成了高效率、高性价比和高适配性的独特竞争优势,这也是中国厂商在国际市场突破的核心壁垒。

合规性已成为中国软件出海的硬性准入门槛。尽管意识层面对此高度重视,但在执行层面存在严重的 " 知行合一 " 差距:超过四成(42%)的企业已采取行动,但大量企业仍处于后知后觉的滞后状态。

更深层次的风险是,仅有 6.7% 的企业建立了专业的本地化合规团队,多数依赖远程执行。这种 " 快速扩张 " 与 " 合规能力 " 速度不匹配的不平衡,无疑为企业未来在全球竞争之路上埋下了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

唯有将合规前置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运营的全过程,构建体系化的合规能力,才能保障持续增长。

本土化能力是承接所有战略的核心 " 漏斗 "。虽然企业普遍选择了用 " 大中台、小前台 "的方式,适度保持产品统一性并适度本地化来应对 " 水土不服 ",但优先级暴露了潜在短板。

81.5% 的企业将产品界面和功能本地化视为文化适配的第一步,坚信优秀的产品体验是跨越文化鸿沟的最普世语言。

然而,在本地化优先级上,销售明显优先于服务。本地售后服务团队的搭建相对滞后,反映了当前 " 重获客、轻服务 " 的选择,这在高价值市场中,可能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短板。

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强调,官网和核心文档的本地化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海外市场,官网是与客户触碰的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03

走向卓越:投资方向

从功能转向品牌与人才

结构化的挑战意味着,从 " 优秀 " 到 " 卓越 ",中国企业软件必须解决战略极度短板的问题。未来的战略重点,应是将投资从产品功能转向全球化人才和品牌的建设

提升跨文化的管理能力、本土化的深度服务能力和法规适配能力,成为能力建设的优先方向。这揭示了企业正在从 " 能出海 " 到 " 做出好的市场和事情 " 的关键转型阶段。

在未来两到三年,首要目标依然是增长变现(78.2%)。为达成这一目标,企业采取了务实的 " 聚焦突破 " 策略:积极寻找并确认本地合作伙伴,并通过深度挖掘现有客户和市场的潜力来挖潜内部渗透

这种策略源于经验教训:多数厂商在经历初期多市场、多产品的铺开尝试后,都选择了退回到 " 一个最基础的产品、一个最核心的市场 " 进行深耕,避免资源过度分散。

从区域来看,东南亚(40.5%)继续高居第一,北美(20.9%)、日本(16.6%)和中东(12.3%)紧随其后,战略已从广泛布局进入聚焦突破阶段。

对于正在备战出海的企业,有三个必须在启动前完成的硬性动作:启动前,必须完成第一批客户的深度访谈,确保市场和产品的匹配度;完成核心竞品的分析,解决 " 未来怎么赢 " 的问题;并完成数据合规的准入账,将合规工作前置。

同时,有三项任务可缓做:找到并确认自己的本地合作伙伴;让官网和核心文档升级本地化翻译,这是海外触达的生命线;以及招聘第一位本地员工。

04

结语:中国 SaaS 的成年礼

中国企业软件正处于走向成熟的 N 个拐点交汇处。AI、利润和全球化三大主线,共同构成了这场结构性的 " 成人礼 "。

我们必须承认自身在品牌信任、国际人才和体系化合规上的结构性短板,同时也要相信中国 To B 在效率、成本和执行力上的硬核优势。

未来属于那些敢于直面挑战,将战略投资从功能转向能力、从本土转向全球、从规模转向利润的企业。

全球竞争已成常态,唯有清晰明确自身的 " 出海 DNA",先找到根据地,再构建能力飞轮,才能真正成为全球信任的品牌。

*2025 中国 SaaS 大会内容即将陆续送达,请持续关注牛透社公众号。

- 精选文章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中国企业 拐点 saas 全球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