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1 月 11 日,软银集团宣布清仓 "AI 芯片霸主 " 英伟达股份,套现 58.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15 亿元)。随后晚间,英伟达股价下跌,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
市场人士对孙正义清仓英伟达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分析师认为,孙正义的决定是明智的,反映了他对市场风险的高度敏感。还有分析师认为,孙正义的减持行为可能是一个错误的信号,因为 AI 技术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孙正义与英伟达的缘分始于 2014 年,当时深度学习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英伟达的 GPU 因并行计算优势被研究者发掘,但彼时其股价低迷,更多投资者将其视为游戏显卡公司。
然而,孙正义却独具慧眼,将其锁定为 "AI 基础设施的基石 "。据券商中国报道,2017 年,软银以 40 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近 5% 的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之一。
但 2019 年,软银却选择以 70 亿美元清空全部持股,错失了英伟达从千亿市值飙升至 4 万亿美元的超级红利。这次清仓也被孙正义称为 " 漏掉的大鱼 "," 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2024 年,软银重新建仓英伟达,持股价值达 10 亿美元,到 2025 年 3 月底,增持至 30 亿美元。然而,2025 年 10 月,软银再度全数卖出,获利 58.3 亿美元。这次离场正值英伟达股价高点,帮助软银二季度实现利润暴增。
据有关报道,孙正义此次决策或许受到其个人投资哲学的影响。他在 2023 年软银股东大会上曾表示:" 伟大的投资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收割,就像农民不会在暴雨天抢收稻谷。" 如今看来,这位曾押注雅虎、阿里巴巴创造神话的投资大亨,正试图在 AI 狂热期提前锁定利润。
有分析称,当前,AI 泡沫即将破裂的恐慌正弥漫华尔街,美国正在形成一种风险共识,即美国资本市场的 AI 神话已经不可持续。
从技术指标来看,许多 AI 概念股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这引发了投资者对估值过高的担忧。例如,英伟达的市盈率在 2022 年一度超过了 100 倍,远高于其历史平均水平。此外,许多新兴的 AI 初创公司虽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尚未实现盈利,这使得投资者对其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从美科技股债市表现也可以看到市场对这种担忧情绪。美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由包括 Alphabet、Meta、微软和甲骨文等正在建设庞大数据中心的公司在内的所谓 " 超大规模运算企业 " 发行的一篮子债券,相较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 0.78 个百分点,为今年 4 月市场震荡以来的最高水平,较 9 月的 0.5 个百分点明显扩大。利差扩大折射出投资者对科技公司通过债务市场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的担忧正在不断强化。
此外,近期以来做空机构也趁机寻觅商机。华尔街 " 大空头 " 迈克尔 · 伯里旗下对冲基金 Scion Asset Management 披露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显示,该基金持有名义价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看跌期权(占其资产总值的 80%),押注对象为两大 AI 明星股——英伟达和数据分析公司 Palantir。
这已是迈克尔 · 伯里年内第二次 " 狙击 " 英伟达,显示出他对 AI 泡沫风险的判断。
AI 概念股在华尔街的表现也确实 " 拉胯 "。英伟达股价虽在年初至今涨超 48%,但市值已从月初的 5 万亿美元跌至 11 日的 4.69 万亿美元。半导体新贵迈威尔科技尽管交出扭亏为盈的财报,股价仍暴跌 40%;被视作 "AI 基础设施 " 的 Palantir,市值较年内高点已经缩水 36%。
最新一期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更是首次将 " 人工智能股票泡沫 " 列为全球头号尾部风险。这一调查涵盖了全球数百名专业基金经理的意见,结果显示,超过 60% 的受访者认为 AI 概念股存在泡沫,这一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
调查还指出,许多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减少对 AI 相关股票的持仓,以规避潜在的风险。这说明,市场对 AI 泡沫的担忧已经从个别投资者蔓延到了整个投资界。据报道,硅谷某对冲基金经理的操盘记录显示,其管理的 20 亿美元基金正以每天 3% 的速度减持 AI 概念股。
英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相继警告,AI 概念股的市值飙升至 " 与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相似的水平 "。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合计占据标普 500 指数总市值的 30%,为半个世纪最高集中度。以调整后盈利指标计算,这些股票的估值已是自 2000 年以来最极端的水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分析师朱利安•加兰 ( Julien Garran ) 甚至认为,AI 领域当前的泡沫规模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 17 倍,是 2008 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 4 倍。此前,特斯拉 CEO 马斯克也曾直言:" 很多公司只是把‘ AI ’标签贴在旧业务上,实际技术投入与市值增长严重脱节。"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此举反映软银对短期估值过高的警惕,其历史操作显示该机构擅长逆向投资——曾在 2021 年精准逃顶阿里巴巴股票。但 ARK Invest 创始人 Cathie Wood 反驳称:" 英伟达 GPU 仍是 AI 基建的核心硬件,清仓可能错失万亿美元市值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仓英伟达股票的同时,软银宣布将投资重心转向 ARM 的 AI 芯片研发,这种战略转移被部分人士解读为 " 用确定性技术替代概念炒作 ",暗指英伟达故事讲得太多太 " 迷幻 "。
值得关注的是,就连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自己也在抛售英伟达股票,今年 6 月至今,他已累计套现超 10 亿美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