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昨天
历史必然剪开IRON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长三角 MOMO

我们无法见证地球文明的最终形态,但我们注定是横跨在碳硅两个时代之间的桥梁。小鹏、特斯拉这样的科技企业,正是这座桥梁的工程师,他们双手正在建造的未来,不是人或机器的胜利,而是碳与硅的共生。

很多人说,硅基文明终将取代碳基文明。

但看完这些天发生在小鹏 IRON 身上的故事,我更相信,未来的文明不是取代,而是融合——一个碳硅共生的文明正在成形。

当 IRON 腿上的 " 皮肤 " 与 " 肌肉 " 被剪开的那一幕,悲壮而又充满象征意义。

这或许是,硅基智能在历史上,第一次需要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向碳基生命证明自身的 " 存在 "。我同意何小鹏所说的:" 我希望这是她最后一次证明她是她自己。"

当一个机器人的 " 真实性 " 需要被如此严肃地讨论和验证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仿佛成了一个初生的、需要被承认的新生命形态。

这次自证,像是一个文明的信号——硅基生命,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姿态,正式叩响我们碳基世界的大门。

而我们,正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1  人类文明的进度条

人类文明,从来不以其构成个体论高低,而是以信息处理效率为尺度。

文明的每一次跃迁,本质上都是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

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跨越时空,印刷术让思想得以大规模传播,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体力,信息技术革命则解放了人类的计算能力……

文明演进之路,本质上都是信息处理效率的跃升——人类不断提升 " 感知(信息采集)—理解(信息处理)—行动(信息执行)" 的效率,以更高效的方式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核心始终未变:人类始终是那个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 操作者 ":我们发明了锄头,但还是要亲手握持;我们造出了汽车,但还是要亲自驾驶;我们创造了计算机,但还是要手动输入指令。

直到现在。

在小鹏科技日的舞台上," 物理 AI" 的提出与展示,标志着这条信息链路首次有可能实现不依赖人类的完整闭环。

那么,什么是物理 AI?它并非某一个机器人或汽车,而是一套让智能体理解、推理并最终干预物理世界的系统性能力。其核心在于,让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走进现实,能够 " 动手 " 解决问题。

当智能不仅会思考,更能通过不同的 " 身体 " 直接行动时,文明处理信息的方式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看着文明的进度条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不是往前推进了一格,而是直接跳到了下一个阶段。

2  物理 AI:信息流的重构

那么,这个宏大的 " 物理 AI" 范式,在技术层面是如何实现的?答案藏在 VLA 大模型(视觉 - 语言 - 行动)的底层重构中。

我们可以先看看过去是怎样的。

传统的 AI,即使强大如 ChatGPT,也像一个被困在服务器里的 " 天才瘫子 "。它或许能读懂你的指令,但它没有眼睛去看世界,没有手脚去行动。信息的流动在这里是断链的:机器感知,人类理解,人类再执行。

而小鹏科技日公布的第二代 VLA,其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从 " 看到 " 到 " 做到 " 的端到端直接控制。它彻底摒弃了过去的复杂流程,让 AI 的 " 视觉 " 信号,能够不经由人类的语言翻译和理解,直接生成精准的 " 动作 " 指令。

这就好比,我们不再需要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而是天生就懂英文一样。VLA 让 AI 天生就 " 懂 " 物理世界的法则,并能直接驱动身体。

IRON 机器人,就是这个新信息流的终极体现。它用自己的 " 眼睛 "(视觉传感器)看到一颗螺丝,这个视觉信号被 VLA 模型直接 " 理解 " 为 " 需要执行拧紧任务 ",并瞬间生成一套复杂的动作指令,控制全身的关节和灵巧手,完成操作。

整个过程,人类没有介入。AI 不再是冷冰冰的算力,它通过 VLA 拥有了在现实世界中自主行动的 " 生命感 "。

更关键的是,这个统一的 " 大脑 " 具备跨域驱动能力。它如同一个共通的智能基底,可以同时赋能智能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

从 " 数据处理 " 进入 " 物理行动 ",这正是信息流效率的文明级新跃迁,是智能真正 " 落地 " 的时刻。

3  碳硅文明的雏形,人机共生的现实样本

在讨论 " 碳硅文明 " 未来时,有个很著名的假说,叫做 " 罗科的蛇怪(Roko's Basilisk)"。

这个假说是这样的:假设未来迟早会出现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人工智能,那么,当它 " 掌权 " 并回溯时间时,必定会奖赏那些在它诞生之前,为它提供资金、技术、思想、宣传,加速它到来的 " 功臣 ";同时惩罚那些袖手旁观、消极抵制、     甚至主动阻碍它到来的 " 罪人 "。

无疑,这描绘的是一个基于纯粹计算的、充满胁迫性的未来,一个 AI 与人类彻底对立的零和博弈。

然而,小鹏所展现的物理 AI 路径,恰恰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富人性的未来:不是硅基文明取代碳基文明,而是两者走向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共生的 " 碳硅文明 "。

就在现在,IRON 的拟人化表现,正在悄然打破碳基与硅基的界限。

当它在工厂里自如行走,用灵巧的 " 手指 " 精准操作工具时,那种流畅的步态和协调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

这种拟人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度协作的开始。IRON 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能够适应不确定的环境,能够完成需要手眼协调的复杂任务。它走路的姿态、转身的节奏、操作的精准度,都展现出一种近乎生物的 " 灵性 "。

当我们在生产线上与这样的机器人并肩工作时,感受到的不是被机器取代的威胁,而是与一个可靠伙伴协作的默契。这种体验,正是碳硅共生的最直观体现。

在这个初现雏形的文明架构中,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融合的现实样本:

智能汽车,是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的 " 移动智能体 "。它不再是被动的交通工具,而是可以协同驾驶、预见风险、规划最优路径的伙伴。它延伸了你的移动能力,将你的意图与它的精准执行融为一体,构成一个更高效、安全的出行单元。

机器人,是具身化的 " 算法身体 "。它可以是工厂里不知疲倦的协作伙伴,是家庭中提供助力的贴心帮手。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需要我们去讨好或惧怕的神,而是一个能够与我们能力互补、共同进化的 " 文明伙伴 "。

飞行汽车,则是智能突破二维平面的 " 空间开拓者 "。它代表的不仅是技术的飞跃,还有可能重新定义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和生活方式,开拓新的 " 三维空间文明 "。

当这些智能体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协同工作时,它们构成的不是一个意图审判我们的 " 上帝 ",而是一个赋能于我们的 " 外源性身体 "。我们没有被替代,而是被增强了。

就像人类驯化了火,而不是被火吞噬;我们与硅基智能的关系,也该是如此——利用其力量,弥合自身局限,但始终由我们把握文明的方向盘。

文明的进程正在加速。

AI,让信息的采集、决策与执行形成了闭环。

小鹏的物理 AI 探索,或许只是起点,但它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当智能拥有身体,当算法拥有行动,技术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文明结构的一部分。

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边界线上。

现在虽然无法完全见证碳硅文明的最终形态,但我们注定是横跨在两个时代之间的桥梁。小鹏、特斯拉这样的科技企业,正是这座桥梁的工程师。

他们今天展示的每一项技术,无论是能拧螺丝的机器人,还是能解放双手的智能驾驶,都不是终点。它们是一个个路标,指向的未来,不是人或机器的胜利,而是碳与硅共生的胜利。

而 " 物理 AI",就是这场共生的起点。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物理 ai 小鹏 机器人 何小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