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近日,十五运会在广东如期开幕,一则 " 当甲骨文遇上十五运会 " 的视频登上热搜。手持绳带跳跃旋转的 " 舞 "、箭在弦上蓄力将发的 " 射 " ……甲骨文化身体育健儿 " 动 " 起来,这场跨越三千多年的奇妙相遇,令众多网友感叹:行云流水的中式 " 风骨 " 之间,竟藏着古人的 " 健身日常 "。
无独有偶,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也在体育活动里精心做着传统文化的文章,不但编创古风 " 甲骨文广播操 ",还将甲骨片、甲骨文等元素融入明年省运会的会徽、吉祥物设计。
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源远流长,且超越强身健体的简单追求,与文化深深交融,蕴含着礼仪、审美甚至哲学思想的丰富意蕴。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着先民对自然万物的体察和对生命律动的赞美。孔子以射礼为喻阐释竞争之道,"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标示出对德体并重的君子风度的追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和东汉华佗创编的 " 五禽戏 ",体现了对行意相随、天人合一的崇尚。
让甲骨文 " 动 " 起来,并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盛会的首次 " 握手 "。
从北京奥运会的 " 金镶玉 ",到北京冬奥会的 " 同心 ",以传统玉文化为设计灵感的奖牌,在充满活力的现代体育赛事中讲述着 " 君子比德于玉 " 的价值追求与 " 和而不同 " 的东方智慧,让世界记住了泱泱中华的历史底蕴和包容万方的大国气度。
再看杭州亚运会,广受青睐的 " 中国印 " 纪念品,采用玉雕、錾刻、花丝镶嵌三大非遗工艺,融入京杭大运河、西湖、良渚等自然人文意蕴,不仅传承了江南文化和中国金石传统,也串起了文创产业链、" 赛事 + 文化体验 " 的消费链。这份文化自信也深深融入城市肌理,独具江南风韵的文化元素遍布公共空间,在营造赛事氛围的同时,也让整座城市成为一座流动的中式美学殿堂。
如果说,体育是生命力的恣意挥洒,是城市的动态哲学;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沉静底蕴,是时光淬炼的智慧结晶。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鲜活的 " 身体 ",并将其融入体育产业链,创造出撬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新业态;文化则赋予体育更深广的精神疆域,使其超越竞技与游戏,成为发掘城市内涵、凝聚社会共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体育作为 " 世界语 ",推动城市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也让城市成为文明对话的载体。当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甲骨文、中国印、金镶玉与体育赛事相遇,与城市特色相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体育精神的古今传承,更是一场以文化为内核、以赛事为舞台,驱动城市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这也启示我们:那些善于挖掘自身文化基因,并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当代生活方式的城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