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 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名单正式揭晓,铜川市王益区精心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建设项目《" 在地化培育优质文化资源 " 的基层实践——王益区柿树沟社区 " 六馆八院 " 新空间建设与服务》,经过多轮激烈角逐与专家层层遴选,在全国申报的 722 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 美好文化空间类 " 创新典型案例,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获得,标志着王益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资源型城市文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 " 王益经验 "。

破局立新,打造家门口的 " 文化客厅 "
在过去,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常常面临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效能不足的困境,王益区敢于破局,以 " 小而美 "" 精而特 "" 特而强 " 为理念,摒弃 " 千馆一面 " 的传统模式和保守的文化空间建设与运营机制,通过盘活固定资产,整合系统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将 " 沉睡资源 " 激活,打造出一批集 " 阅读、展览、沙龙、文创、轻食等 " 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 如黄堡书院、陶瓷文化主题分馆、CD 街舞文化主题分馆等,这些空间不再是单一的 " 图书馆 " 或 " 活动室 ",而是居民家门口的 " 文化客厅 ",他们或藏匿于闹市,或扎根于社区,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温馨的服务氛围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迅速成为各类文化爱好者、潮流青年的网红打卡地和精神栖息地。
多元融合,激活城市文化 " 一池春水 "
王益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成功,在于深度的 " 融合创新 ",柿树沟社区 " 六馆八院 " 新空间建设便是典型的写照。空间里融入的是文化根脉,红色党史馆里重温峥嵘岁月,秦凤岗文学馆藏着本土文脉,家风家训馆传递处世温情;剪纸小院里体验非遗技艺,秦腔小院中传唱秦韵经典 …… 六个主题馆、八个特色小院,每个空间都藏着专属惊喜,拼凑出王益区的文化全貌。活动里链接的是人文情怀,为了让文化不 " 沉睡 ",这里搞起了村、社区轮值的管理模式,还挖来 30 多名本地文化能人,联动文艺协会和高校名师组队同时发力,在这里红色故事有人讲,非遗技艺有人传,民俗传说有人续,原本摆在展柜里的文化资源,变成了大家能参与、能体验的鲜活实景,同时,我区将 " 六馆八院 " 空间集群同周边王益区科技馆、山水王家河公园等资源互通融合,实现居民群众 "10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把公共文化服务实实在在送到了一河两岸 8000 名群众身边。


成效显著,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近年来,王益区深耕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提质升级,已成功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55 个(37 个乡村文化大院、5 个文化主题分馆、9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4 个社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其中,乡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成果被中省市宣传报道,在全省推广使用,非遗传习所多位成员获省市表彰奖励,与此同时,结合各类场馆主题,每年策划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超 200 场次,参与群众累计超 10 万人次。如今,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选择更多、品质更高,热情更足。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举措,最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福利,在推动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居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攀升。
此次入选全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不仅是对王益区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王益区 " 文化强区 " 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 " 以文塑城、以文化人 " 的战略定力,将这一创新品牌的成功经验系统性地融入文化强区建设的全局,在空间布局、内容供给、产业发展上持续深化,让文化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全面夯实王益发展的软实力根基。
来源 / 王益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