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未来谁能同时在价格实惠与情绪价值上满足消费者,谁就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竞争力。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咖啡市场,单纯的 "价格战" 已难以构筑持久的护城河。当业界仍在热议 "9.9 元咖啡能走多远 " 时,库迪咖啡正试图通过一套组合策略回应质疑:即以系统性能力将 " 价格普惠 " 做深,同时以品牌情绪价值将 " 品牌向上 " 做轻。

库迪咖啡移动车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本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场内外,库迪咖啡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其移动咖啡车成为观察其战略的一个切片。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详解了其 " 两手抓 " 的战略逻辑,而这一逻辑正面临市场的严峻检验:如何在保证极致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并维持整个系统的健康盈利?
品牌向上:绑定热门 IP 是手段,而非目的
" 品牌向上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味着卖高价,而是带给消费者更多好的情绪价值。" 李颖波对环球网记者强调。这一定位,意味着库迪并非依靠提价树立高端的传统路径,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更轻、实则对运营深度要求更高的路——与年轻人热衷的文体娱 IP 深度绑定。
环球网记者梳理发现,2025 年,库迪的营销动作呈现出高频、跨圈层的特征,从 WTT、环广西世巡赛到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金鸡百花电影节,几乎覆盖了年轻群体的核心注意力场域。
" 这首先是品牌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其次,这也是高效切入不同消费圈层的路径。" 李颖波解释道。然而,这种密集绑定背后,是业内对其营销投入产出比及品牌形象能否真正沉淀的持续关注。库迪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让合作流于表面的 Logo 露出,而是真正转化为用户的品牌认同。
供应链筑基:" 低价高质 " 命题的硬核答卷
一切 " 价格普惠 " 的策略,若没有坚实的供应链底座,终将是空中楼阁。" 自建供应链是库迪的核心优势之一,也是‘低价不低质’的关键前提。" 李颖波对环球网记者表示。
据了解,库迪在安徽马鞍山与芜湖布局的超过 40 万平方米的供应链基地,是其成本控制的底气所在。其中,已投产的亚洲最大单体烘焙工厂,以及在建的 " 超级工厂 ",构成了其 " 全球原料 + 本土基地 + 全链自产 " 模式的核心。
这套重资产模式,旨在通过规模效应和全链自控来平抑成本波动。" 即便面对全球咖啡豆价格上涨的压力,我们仍能通过长期订单与全链自控实现成本平衡。" 李颖波称。这无疑是其对市场关于其低价可持续性质疑的直接回应。然而,这套模式的效率究竟如何,最终仍需体现在财报中持续的盈利能力上。
产品与科技双驱:" 小步快跑 " 背后的系统效率
在稳固的供应链基础上,库迪在市场端展现出 " 小步快跑 " 的敏捷性。" 年轻人早已将咖啡视为功能性饮料,并期待口味的持续创新。" 李颖波指出。为此,库迪构建了覆盖咖啡与非咖饮品的全时段产品矩阵。生椰拿铁等爆品的成功,印证了其产品策略的有效性,但咖啡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生命周期短的挑战,也要求其创新必须持续不断。
支撑这种敏捷性的,是库迪强调的技术基因。"IT 部门是公司最大的团队之一,技术正在拓宽这个行业的效率天花板。" 李颖波介绍,从 AI 优化仓储物流,到算法实现门店自动运营,技术已贯穿其全链路。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场合,库迪的目标不仅是品牌曝光,更是寻求将前沿科技转化为自身的运营效率。其根本目的,是在不牺牲品质的前提下,将 " 低价 " 从一个市场策略,转变为一种由系统效率驱动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三年间,库迪咖啡从推动 " 早高峰现磨咖啡 " 成为日常,到以 1.8 万家门店规模跻身全球前三,其战略图景已清晰展开。它正试图用实践回答一个行业性难题:" 价格普惠 " 与 " 品牌向上 " 这对看似矛盾的目标,是否能够协同实现?
李颖波认为:" 未来谁能同时在价格实惠与情绪价值上满足消费者,谁就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竞争力。" 库迪的实践,其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它已经取得了绝对的成功,而在于它正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绞杀,引向一场关于综合系统能力、品牌情感链接与产业整体效率的 " 价值竞争 " 极限测试。这场测试的结果,将对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启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