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团队凭借精湛技术,成功为一例腹腔巨大占位患者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为其精准 " 定性 "。通过微创方式精准获取病灶组织,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关键基础。

胃壁 " 藏 " 肿瘤
诊断遇难题
63 岁的张叔叔(化名)肚子不舒服,家里人劝了好久才来医院就诊。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做了 CT 结果提示:腹膜后近胃壁有一个 6cm 大的病变,如同 " 拳头 " 般附在胃壁外层,这到底是啥?张叔叔一家慌了神,这下怎么办?

接下来诊断是个难题:
体表穿刺 " 无路可走 "
该区域深居后腹膜,被脾、肾、结肠脾曲等器官包裹,体表超声无法穿透复杂脏器屏障,经皮穿刺易误伤周围组织,且难以避开路径上受压变形的脾曲血管。
影像定性 " 雾里看花 "
CT 可以呈现病变大小、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但无法提供细胞层面的病理证据,面对性质不明的占位性病变,难以区分良恶性或明确病理亚型。
外科手术 " 等米下锅 "
病理结果是外科制定手术方案的核心依据,而病变位置特殊导致常规活检手段失效,直接手术切除不仅创伤大,还可能因术前诊断不明增加手术风险,形成 " 需病理结果指导手术,却因位置特殊取不到病理 " 的恶性循环。
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崔曼莉告诉患者家属,普通胃镜仅能观察黏膜表面,无法探及肿瘤内部结构与浸润层次,更无法定性。这些 " 定性 " 信息,正是决定治疗方向的核心。若直接开腹手术,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若延误诊断,又恐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超声胃镜
打通诊断与穿刺 " 双通道 "
" 近距离 " 精准定位
超声胃镜可贴近胃壁进行扫描,避开肠气、骨骼等干扰,明确病变的位置和所在的层次,清晰分辨病变周围毗邻关系,为穿刺路径规划提供 " 实时导航 "。
" 避开血管 " 安全穿刺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医生能直观看到穿刺路径上的血管分布,动态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精准避开血管,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 一站式 " 诊断 + 取样
在明确病变位置和毗邻关系后,可通过超声胃镜的活检通道插入细针(EUS-FNB),直接对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获取足量组织细胞,快速送检获得病理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在患者全身麻醉下,超声胃镜下穿刺术由崔曼莉主任施行。因为病变巨大,周围血供丰富,且位于脾肾之间,如何找到合适的穿刺路径?如何稳定镜身?都是穿刺是否成功的关键。科室团队在内镜超声的实时监控下,将细针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精准刺入肿瘤核心部位,负压吸引获取细胞及组织标本,最终成功取材送检。术后穿刺病理提示:间质瘤。目前,该患者已经转入外科进一步诊治。


技术解读
超声内镜穿刺活检
为何是 " 诊断利器 "?
对于胃壁及腹膜后巨大间质瘤这类病变,超声内镜穿刺活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精准定位:
内镜直视与超声扫描结合,如同给医生装上 " 透视眼 ",清晰掌握肿瘤全貌及周围解剖关系。
微创安全:
仅通过直径不足 1mm 的细针取材,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0.5%。
诊断可靠:
获取的组织标本能明确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 " 指路 "。
适用广泛:
除胃间质瘤外,还可用于食管、胰腺、胆管、盆腔、纵隔等深层部位病变的诊断。
消化内科医生提醒:对于胃壁外巨大病变,穿刺不是 " 可选项 ",而是 " 必答题 "。它看似是一次高难度的技术操作,实则是为后续治疗扫清盲区的 " 导航仪 "。从 " 发现病灶 " 到 " 明确诊断 ",超声内镜穿刺活检术为胃壁巨大间质瘤的诊疗搭建了关键桥梁。我院消化病院消化内科将持续深耕内镜微创技术,以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服务,为更多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 /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