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5小时前
图像化未来:刘慈欣作品在法国的跨媒介转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数字全球化时代,技术革命与媒介融合正推动翻译从单一的语际翻译向语际 - 符际翻译互补的方向发展,即由单一的翻译语言模态向包括音乐、动画、图像在内的多符号模态演变,多模态改写因而成为译界新动向,译本形态得到丰富,读者得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华文化。其中,图像叙事凭借其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视觉感知,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天然的优势。2015 年,《三体》英译版荣膺雨果奖,为中国科幻 " 出海 " 带来了新的契机。次年,法国南方文献出版社顺势推出《三体》法文版,为法国读者打开了探索刘慈欣宇宙观的大门,也引起了法国出版界对其作品的进一步关注和探索欲。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叙事性,而刘慈欣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想象力与宏大的宇宙观,为图像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此背景下,刘慈欣作品的图像化改编应运而生,相关的漫画、图像小说及影视作品在法国这一科幻文化沃土上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得益于法国深厚的漫画传统,刘慈欣作品在法国的跨媒介改编以漫画为先导,这也间接印证了图像媒介在科幻题材中独特的审美表现力。目前,法国图书市场存在两套刘慈欣作品的法语漫画,分别是《刘慈欣的未来世界》系列漫画(共 15 册)和《三体》系列漫画(共 5 册)。2019 年,为将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推广至法语读者群体,北京漫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法国漫画出版巨头戴乐古就 " 刘慈欣科幻漫画 " 系列作品的法文版《刘慈欣的未来世界》授权出版事宜达成合作,不仅邀请了法国漫画出版业的资深编辑科琳娜 · 贝特朗担任主编,还汇聚了来自多国的优秀编绘者,包括法国知名漫画编剧克里斯托弗 · 贝克、意大利漫画家斯蒂法诺 · 拉菲尔,以及曾在《科幻世界》杂志上为《三体》连载版绘制插图的中国漫画家张晓雨。

《三体》系列漫画节选

作为文学翻译的外延,刘慈欣科幻漫画改编系列想要在法国成功落地并进入主流市场并非易事。漫传奇创始人李赟指出," 刘慈欣科幻漫画 " 系列的改编创作涉及多维度的二次创作,不仅涉及从中文到外文的语际转换,还涉及从小说到剧本的文体转换,最终还需要依托从文字到图像的符际转换使漫画成型,整个过程充满挑战," 不仅有翻译的问题,也有艺术标准和价值观体系融合的问题 "。幸运的是,科幻漫画在法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李赟曾两度参加法国漫画之都昂古莱姆举办的国际漫画节,被法国多元化的科幻漫画市场以及漫画的绘制水平深深吸引。此外,位于昂古莱姆的漫画与图像国际文化中心分别于 2016 年、2019 年、2022 年成功举办了三届 " 讲述科学、绘制科学 " 研讨会(TSDS),旨在推动科研从业者、插画师、作家通力合作,更好地传递科学知识。TSDS 首席组织者塞西尔 · 德 · 霍森表示:" 科学知识对情节结构的贡献越大,它就越通俗易懂。";又如,致力于推广科幻文学艺术的网站 C ’ est plus que de la SF(" 不只是科幻 ")在持续推送多场与科幻相关的专访(其中就包括对刘慈欣的专访)、播客,组织多场科幻节见面会之余,还成功组织了两届 " 科幻漫画奖 " 评选……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对漫画的正面认知为刘慈欣作品的漫画改编提供了有利的接受语境和广阔的生长空间,助力刘慈欣的作品在异语文化中成功实现了跨符号意义的再生。

2022 年,在出版社的全力组织和多国创作者的联合编绘下,《刘慈欣的未来世界》成功结集出版,共计 15 册,内容涵盖《流浪地球》《球状闪电》《赡养人类》等多部刘慈欣的代表作。凭借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的特点,漫画改编成功将刘慈欣作品推向了更广的受众群体。刘慈欣本人也高度肯定了将其作品改编为漫画的方案,他在《刘慈欣的未来世界》的序言中写道:" 我一直认为图像比文字更能表现科幻小说,而这些漫画正好验证了我的观点。" 2024 年至 2025 年,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也从中国引进了《三体》系列漫画,负责该项目的主编布丽吉特 · 勒布朗在 2025 年成都举办的科幻产业国际沙龙现场表示,法国出版商在时刻关注中国科幻 IP 的动向,并为能够成为《三体》漫画法语版出版方而自豪。据法国各图书销售、评论网站反馈,图像改编为刘慈欣作品在法国的传播增色不少。一些刘慈欣原作的忠实读者表示,漫画营造出了原作中的紧张气氛,优化了读者的视觉体验,还原了小说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和迷人的角色,而精美的插图和明亮的色彩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全面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另一些读者则通过漫画初识刘慈欣,表示漫画成功激发了他们阅读原作的兴趣。

相较于传统漫画改编,图像小说作为一种融合了图像叙事与文学深度的媒介形式,近年来在全球图书市场快速崛起,也为科幻题材的改编提供了新的维度。这种图文互涉的表现形式既延续了漫画的视觉冲击力,又保持了文学作品的叙事深度,满足了读图时代广大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在法国颇受欢迎。2025 年正值《三体》获雨果奖十周年纪念,《三体》图像小说也随之问世,有媒体称其 " 标志着《三体》在图像表达领域的新生 "。该作由中国动漫金龙奖得主吴青松领衔创作,联合三体 IP 内容开发和商业衍生全球独家版权方三体宇宙共同编绘,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事实上,该书的绘者吴青松早已在法语漫画市场建立起专业声誉。他不仅参与过《刘慈欣的未来世界》系列漫画的编绘,主要负责第九卷《地球大炮》的漫改,还凭借《石秀》《山海戮》等系列漫画作品在法国积累了不俗的口碑,法媒对其 " 既能驾驭现代叙事框架,又能扎根中国传统美学 " 的功力加以肯定。得益于原著的卓越品质与译者的声誉,《三体》图像小说在中国甫一问世便吸引了法国老牌出版社格莱纳的关注。格莱纳出版社在图像小说和漫画出版领域拥有四十余年经验,不仅成功将《龙珠》《海贼王》等亚洲现象级漫画引入法语市场,还恰好是《山海戮》的出版方。2025 年 3 月 11 日,《三体》图像小说国际版权推介会暨法文版签约仪式在伦敦书展现场举行,格莱纳出版社成功摘得法语版权。该社编辑罗宾 · 乔利在采访中透露,《三体》图像小说将通过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兼具美学价值与哲学深度的阅读体验,有望吸引法语区读者的广泛关注。总体而言,刘慈欣科幻作品在法国的漫画和图像小说改编集结了中法两国出版界的优质资源,既依托中国原创 IP 的内容优势,又结合法国成熟的图像出版经验,成功实现了科幻文学从文字到视觉叙事的跨媒介转化。

如果说静态图像叙事侧重于凝固瞬间的意象表达,那么以电影和电视剧为代表的动态图像叙事则凭借其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放大了科幻作品的视觉震撼力与文化感染力。2019 年 2 月 5 日,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监制的 3D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上映,该电影改编自刘慈欣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在太阳即将毁灭的危机下,人类试图通过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型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凭借专业的拍摄团队和精良的幕后制作,《流浪地球》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美国垄断的科幻大片市场。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下映,该影片在中国内地的最终票房为 46.55 亿元人民币,全球累计票房为 6.998 亿美元,相继在第 3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 30 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第 27 届华鼎奖等多项影界大奖评选中获奖。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 中国凭此片一举跃入科幻电影领域,展现出该国电影人日益雄厚的制作预算和信心,他们已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2020 年,《流浪地球》法语版上线美国流媒体平台奈飞,成为继《三体》三部曲后又一引起法国媒体浓厚兴趣的刘慈欣作品。" 法国文化 " 电台在宣传该电影时直言:" 美国梦工厂将不再是拯救世界的唯一力量。" 这一评论不仅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霸权的挑战,也体现了对多元文化叙事的期待。在法国主流影评网站 AlloCin é 上,虽然法国网友们对电影的科学逻辑、人物塑造和演员演技各执己见,但这种多元的解读恰恰反映出法国观众对新兴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兴趣,大家普遍认为从中看到了不同于好莱坞 " 翻拍 " 或 " 续集 " 的新意。整体而言,《流浪地球》提高了中国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 " 可见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 " 反哺 " 了小说原作的推广:2020 年初,《解放报》在 " 科幻星期二 "(Mardi SF)栏目中向读者推介了《流浪地球》小说,称其 " 像一首诗一样美丽,将地球推出了太阳系 "。

从大银幕到小荧屏,《三体》电视剧的改编浪潮同样席卷了法国市场。2023 年,中国版《三体》电视剧通过 WeTV、Youtube、Rakuten Viki 等平台率先进入法国观众的视野;2024 年,奈飞制作的美国版网剧紧随其后,在法国上线。中美不同版本的改编和演绎各具特色:中国版虽在叙事风格上与法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存在一定差异,却也正因其对原著的忠实还原和对中国科幻独特视角的呈现,引发了法国科幻爱好者和原著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被法媒评价为 " 科幻迷不可错过的佳作 ";美版电视剧则依托国际知名的制作班底、国际化的演员阵容和更符合西方观众口味的改编策略,迅速吸引了更广泛的法国观众,并被《巴黎人报》评为当年 " 春季最受期待的剧集 "。两个版本的电视剧在满足观众多元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改编策略与文化接受的讨论。电影网站 AlloCin é 对此总结称,《三体》电视剧改编在国际市场的成功与争议并存,体现了文化差异对作品接受度的显著影响。目前,中方已开拍《三体》第二部和番外剧集《三体 · 大史传》,奈飞也已宣布续订《三体》第二季,许多法国观众对此表示期待。后续剧集的制作与播出,无疑将进一步延续和深化这场关于科幻改编的跨文化对话。

雨果奖和星云奖得主、科幻小说大师罗伯特 · J · 索耶在 2023 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预测,刘慈欣将凭借一己之力为全球作家打开大门,激发西方观众对翻译和改编文学的更广泛兴趣。从漫画到图像小说再到影视作品,刘慈欣的作品借助图像叙事进行二次传播,不仅有助于法国读者及观众具象化地理解原著中复杂的科学概念,更能通过视觉符号系统激活想象力,实现文字叙事难以企及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多模态叙事的再造,不仅丰富了法国乃至全球科幻文化景观,也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能借助图像叙事等多种媒介的力量,打破文化壁垒,真正走进外国读者的内心,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语系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译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法国 刘慈欣 翻译 三体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