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3 号,百度世界大会 2025 的主题是 " 效果涌现 ",但首发慧播星 " 实时互动数字人 " 现场演示与 " 数字人罗永浩 " 实时互动时突发黑屏故障,多次尝试修复未果后,官方以 " 留下悬念 " 为由终止演示。李彦宏随后坦言:" 有些遗憾,此前演练效果非常惊艳 "。

本届大会上李彦宏表示:" 只有当 AI 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进而引爆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
这不仅仅是在兜售产品概念,百度自己,更是 "AI 内化 " 的实践样本。发布会上通过案例展示的核心逻辑:AI 不应该是外挂式工具,而应该成为产品、服务、组织乃至产业链的 " 内在基因 "。这种观点,贯穿了百度整个战略布局。
从 "AI 内化 " 理论,到 AI 全链条布局
从发布会的信息来看,百度建立了一个由 " 芯片—框架—应用 " 组成的完整体系。简单来说,芯片为 AI 模型提供算力支持,框架帮助模型更高效地运行,而各种实际应用又能不断提供反馈,共建生态。
在基础设施层,自研昆仑芯 M100、M300,超节点天池 256、512,从 2026 年起逐个上市,未来 5 年每年推新品。
技术中台,提供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文心大模型。飞桨作为底层框架,支撑模型开发与训练,已服务 76 个企业,创建模型 110。新发布的文心 5.0 模型也展示了全模态处理能力,能够同时理解与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格式。
在最上层的应用层面,百度通过 "AI 智能搜索、智能云、文心 APP、GenFlow 3.0、慧播星数字人直播及秒哒 " 等产品打样,体现这些技术能力在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

不只有技术公司,更是产业策略提供者
如果说 "AI 内化 " 体现了百度在技术体系上的纵向深耕,那么大会上亮相的智能体 " 伐谋 ",则代表着百度正在完成从技术供应者到产业战略提供者的横向延展。
伐谋被定义为是一个 " 产业大脑 ",可运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领域,称作用是在这些高度复杂的场景中,让 AI 自我学习,找到人类难以计算的最优解。
百度通过 " 在风电场管线布局中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效率,在城市信控场景中,算法的动态调整能力显著降低拥堵延误 " 等案例,展示出未来面对全中国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与 666 个小类的复杂工业体系,该产品具备的潜在商业价值。

AI 长跑十年后,实用与规模应是新考题
百度在 AI 领域长达十余年的投入,终于看到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自动驾驶服务 " 萝卜快跑 " 覆盖全球 22 个城市,累计服务订单量超过 1700 万单,每周 " 全无人 " 订单数突破 25 万。这一成绩不仅验证了百度在自动驾驶垂直领域的技术可行性,也标志着其 AI 商业化应用实现了从 "0 到 1" 的关键跨越。
但接下来,百度能否依托自研的全栈 AI 能力,解决 " 实验室效果与工程化能力的差距 ",将成为这场 AI 长跑的新命题。正如李彦宏所言:" 跨越临界点后,AI 的衡量标准将从‘能否演示’变为‘能否创造真价值’ "。
最后,从今日股市来看市场反应,截至收盘,微跌 0.08%,总市值为 3471 亿港元。

星河商业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