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网后台这段时间不断收到相似的问题,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人来问:
泰国现在究竟好不好发展?
是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赚钱,还是依旧遍地机会?
没来泰国的朋友担心国内收入下降、行业内卷严重,想换个环境试试能不能 " 逆风翻盘 ";

已经在泰国生活的群体,又在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业是否还有增长空间,是否还有下一步的可能性。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创业问题,但实际上,它承载的是无数中国人的焦虑、期待、判断与未来方向。

相比给出一句 " 好 " 或 " 不好 " 的简单结论,泰国网更愿意用更长的篇幅,去解释那些被忽略的现实逻辑,让你知道:
在泰国发展,到底难在哪里,又机会在哪里。

首先,任何人讨论泰国的发展前景,都应该从规模与结构说起。
泰国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1 月 9 日,泰国共接待外国游客 27,587,845 人次,创造超过 1.2755 万亿泰铢的收入。
五大客源国中,中国位列第二,达到 3,870,078 人次。
虽然这是 " 人次 ",不是 " 人数 ",但可以看出中国访泰规模依旧庞大。

然而,这 380 万人次中绝大部分是游客,真正常居泰国的中国人,大约在几十万人之间,群体结构复杂,包括经商者、投资者、留学生、退休群体、跨国企业雇员以及短期往返的个体户。
这个规模不小,但远没有达到 " 只要来泰国就能轻松赚钱 " 的地步。
现实比想象中的更温和,也更残酷。

理解中国人在泰国的经商现状,首先必须区分两个概念:
赚中国人的钱,还是赚泰国人的钱。
这两条路径完全不同,几乎决定了中国创业者在泰国创业的天花板。
大量初来泰国的创业者往往选择第一种模式,即面向中国客群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包车、票务、中文餐厅、中文按摩、美容美发、宠物服务、中文会计、中文律师、公司注册、财务审计、签证协助等。

这类生意的逻辑清晰:用中文沟通,用同胞信任降低决策成本,以 " 熟悉感 " 作为主要竞争力。
它确实满足了部分人群,也在过去几年中催生不少短期收益较高的模式。
但问题也显而易见:高度依赖中国客源,客户数量一旦下降,收入立即受影响;
行业门槛低,复制速度快,极容易形成 " 价格内卷 " ——转转自助麻辣锅火了,满条街都在 " 转转 ",就没人想到开一家配套麻辣的解渴饮品店;
工业园区外的快餐火了,老板们一借到钱就疯狂开设几百家一模一样的 ...
很多模式没有真正壁垒,只要有人愿意降价,就能快速抢走部分市场。
更关键的是,这类模式基本无法触及泰国本地市场,所以也无法抵御行业周期波动。

另一条更难但更稳的路径是 " 赚泰国人的钱 "。
这一模式要求中国创业者真正进入泰国本地竞争体系,不靠中文服务、不靠 " 熟人经济 ",而是提供本地人愿意买单的业务。
它要求对泰语、文化、法规、消费结构有深理解,也要求更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更强的产品竞争力。优势是市场更广、风险更分散,但挑战也巨大。

最明显的挑战来自于泰国劳动部《外国人就业管理法》,其中明确列出 40 种禁止外国人从事的行业,包括导游、理发、泰式按摩、木雕、珠宝切割等。
这些限制注定了外国人在泰国创业的可选范围并不宽广,很多看似简单、看似热门的行业,外国人根本无法合法参与。
一道天然门槛,把中国创业者推向更具专业性与资本需求的领域,减少了 " 轻松复制 " 的可能性。

可外国人在泰国做生意不能不靠关系,基本的关系发展和维护,都需要大笔费用。
并且外国人在泰国,始终是外国人。
没有确定的升职加薪,也没有职称评比和成绩考核累加。
只有泰国 "2 年换 3 总理 " 的震荡,以及各类 " 一天八变 " 的冲击,还有你来时的 " 热情包容 "、你赚钱时的 " 抢饭碗 " 怀疑目光。
中餐厅的举杯,谁能体会这其中的冷暖?!
咱中国打拼者,任何时候,都是自己为自己鼓掌。

而无论选择哪条路径,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永远绕不开:资本。
说白了,不管在哪发展,钱都是 " 牙根 ",都是底气。
有资本,在哪里 " 钱生钱 " 都有基本试错条件,而低资本或无资本,就算带着好想法和好模式,去到哪都一样。
许多人以为在泰国创业的成本很低,以为只需要一小笔钱就能开一家店、租一间房、做一个项目。
但事实是,资本不仅用来启动,更用来抵御风险、支撑审核、应对政策变化、维持运营成本。
租金、水电、人工、海关、税务、进口认证、许可证、续签费用、登记费用等,都需要实打实投入。

尤其在 2025 年 10 月至 11 月,泰国某电商平台开始严格审查外国人店铺,要求提供完整的进口单据、海关文件、开店中国人必须要拿着产品在仓库实拍图、商品认证和税务记录。
系列要求对资本不足的人来说压力巨大,因为每一个审查环节都会增加成本与风险。
一旦无法通过审核,店铺可能直接被下架。
而线下店也面临相同的情况,消防、卫生、员工合同、营业执照的审核与年检都需要固定投入。
资本不足的人,往往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 " 撑不过去 "。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生活结构。
" 深耕泰国的他们,既不是真正的泰国人,也不是一个与时俱净的中国人。"
许多中国创业者在泰国打拼多年,却依然难以完全把生活定在泰国。
他们的父母在国内养老、身体健康状况需要陪伴及关注,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节假日必须回国探亲;

国内行业变化迅速,数字新技术、新平台、新趋势不断出现,常年在泰国使他们无法将商业认知完全同步国内节奏;
而在泰国长居打拼,他们又无法成为真正的 " 本地人 ",对本地政策的变化、行业风向、社会舆论的感知往往有滞后。
这种 " 两边不靠 " 的状态非常消耗时间与精力,也使许多中国人最终感到疲惫——不是因为泰国不好,而是因为跨国生活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隐性成本。

然而,那些真正 " 在泰国赚到钱 " 的中国人,他们的路径有明显共性。
他们通常不会盲目追逐热点,而是深耕一个赛道,把语言、法律、文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全部摸透;
他们有足够资本,能够度过行业周期;
他们敢于从 " 赚中国人的钱 " 转向 " 赚本地人的钱 ",甚至做跨国业务;
他们严格遵守泰国法律,避免因不合规造成的巨大损失;他们把泰国当成长期事业,而不是 " 临时跳板 ";
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足够的耐心,知道海外创业从来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是十年、二十年的积累。
暴富确实存在,但它往往是资本、能力、选择、坚持与时代机遇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绝不是短视频那种 " 轻松逆袭 "。

所以,中国人在泰国能不能暴富?
能。
但概率比大多数人以为的要低得多。
泰国确实有机会,也确实有空间,甚至在许多行业还存在国内已难以获得的增长余地。
但它从来不是一条捷径。
它给你的,是可以努力、可以突破、可以生活的土壤;
但它不会给你奇迹。
那些关于 " 来泰国轻松赚钱 " 的故事,大部分只是没有展示背后汗水与失败的精选版本;
那些关于 " 来泰国发展比国内容易 " 的说法,也多是基于片面的理解。
现实中,大多数中国人来到泰国后,真正体会到的是文化差异、法律边界、成本压力、市场竞争、生活结构分裂以及跨国生活的疲惫。

暴富之前,你必须理解这片土地的逻辑。
暴富不是神话,但一定不是捷径。
在泰国的创业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认知、资本、韧性、文化和时间的长期考试。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机会,但要付出的代价,也远比你以为的多。
每一个最终成功的人,都是在理解全部成本之后,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并愿意在泰国扎根的人。

泰国不是 " 换一条街就发财 " 的地方,它是一片需要耐心培养、需要投入情绪与时间的土壤。
脚踏实地的人,会在这里找到方向;
幻想捷径的人,会在这里迅速清醒。
选择这片土地之前,你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对现实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理解了这一切,泰国的机会就不会离你太远。
否则——暴富的概率,的确远比想象更远。


了解中泰最新资讯
请关注
+
+
+
监制:王新宇
图:综合自泰媒
主编: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传媒
法务支持:克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