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4小时前
“这部戏还有另一个名字——《胜利者》!”海清邢家栋携国话经典亮相艺术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这部戏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胜利者》。我们胜利了,为何还要面对死亡?这个看似矛盾的双重命题,恰恰揭示了在人类绝境中精神最终胜利的深刻内涵。" 导演查明哲这样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定下基调。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推出存在主义巨作——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死无葬身之地》,作品将于 11 月 14 日 -16 日登陆上音歌剧院。

每一个节点都会到上海

1997 年,《死无葬身之地》首次登上中国舞台,从北京电影学院的小剧场起步,开启了走向全国大舞台的艺术征程。查明哲回忆:" 当时创作条件非常艰苦,我们租不起大剧场,只能在小剧场里排练。原本只打算演四五场,结果第一轮就演了 30 多场,最终累计演出 76 场。" 自 1998 年首次来沪演出后,《死无葬身之地》也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部作品几乎在每一个重要复排节点都会来到上海。本轮演出在北京完成首演后,第二站就选择了上海。

《死无葬身之地》改编自法国哲学家萨特同名剧作,以二战期间法国抵抗运动队员被俘后的极端境遇为背景,深刻探讨人在极限处境下的自由意志与生存尊严。五名游击队员在酷刑与死亡的威胁下,经历着关于 " 选择 " 的终极考验。萨特笔下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 " 人是自由的,人注定要自由,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 ——在舞台上得以具象化呈现。

28 年后,观众成为主演

正是这种对人性深处的叩问,使《死无葬身之地》超越时代局限,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影响了几代戏剧观众。《死无葬身之地》首轮演出,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海清坐在观众席。28 年后,她挑起女主角 " 吕茜 " 一角,演绎她从怀揣爱情幻想的少女成长为以沉默对抗暴力的战士。" 冯宪珍老师当时给我的表演震撼至今难忘。当导演找到我时,我没有任何犹豫。" 就在来到上海前,两位 " 吕茜 " 还进行了交流," 冯老师特意给我发信息,鼓励我好好演,我非常希望能接好冯老师这一棒。"

2025 年全新版本的《死无葬身之地》在艺术表达与舞台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突破。总导演查明哲将全剧的 " 演出形象种子 " 定位为 " 悬崖上的一群生灵 ",并通过 " 楼上是炼狱,楼下是地狱 " 的空间构思,重塑了极具象征意味的舞台图景。新版本摒弃了沿用多年的铁皮阁楼,以粗粝纱幕、流动光影和高差空间构成压抑而富于哲思的视觉意象。楼上楼下的舞台通过一层纱幕巧妙连通,刑讯的红光与人物剪影交织渗透,象征着善恶、理性与疯狂的模糊边界。

剧中,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演员在极端情境的演绎中各展风采。邢佳栋饰演的卡诺里以极度克制的表演诠释角色的尊严与冷静;查文浩的表演则成了该剧生命力的真实注脚。"7 岁时我为剧中录制‘救命’的哭声;14 年前,我饰演被掐死的孩子弗朗索瓦;如今,我成了掐死他的安德烈。" 这种从 " 被害者 " 到 " 施害者 " 的跨越,让他对作品 " 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也可能是施害者 " 的辩证命题,有了更深的体悟。其他演员亦贡献了丰富层次的群像:章劼饰演的若望在自由与罪责之间撕扯,徐卫饰演的朗德里约在暴虐中展露脆弱,他们共同构筑起一幅极端处境下的人性光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