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深红色的不动产权证,终结了长达二十年的 " 身份尴尬 "。近日,闵行区颛桥镇北桥村党总支书记谢军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不动产权证书,郑重翻开印有 " 厂房 ""1595.27 平方米 " 等信息的内页,长舒一口气:" 终于‘领证’了!"
这张证,是全市首张农村集体未见证资产的不动产权证,标志着闵行区在破解农村集体资产历史遗留问题上实现 " 破冰 "。
未见证资产,是指因历史原因未取得合法产权证的农村集体资产。它们长期处于 " 家底不清、身份不明 " 的状态,难以进入市场流通,严重制约集体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闵行区现存此类资产达 2500 处,总面积约 340 万平方米,涵盖厂房、商业、仓储等多种业态。
位于颛桥镇中春路 1001 号的北桥村厂房便是典型一例。该厂房建于 2004 年,因建设初期手续不全,产权证一直未能办理。" 没有证,就像人没有身份证,既无法抵押融资,也难以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颛桥镇有关负责人坦言,过去二十年,村里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皆因手续缺失等问题受阻,园区发展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今年。闵行区制定《农村集体未见证资产办理不动产权证工作方案》,明确 " 全域清查—清单建立—部门联审—补证完成 " 的规范化路径,并选取北桥村厂房作为试点。颛桥镇具体落实资产排摸、资料补齐等前期准备,区农业农村委牵头,联动区建管委、区规资等多部门协同攻坚,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在数月内完成房屋质量检测、多测合一、规划确认等环节,最终打通补证 " 最后一公里 "。

" 产权明晰,效益立现。" 谢军华告诉记者,领证后厂房年租金将有增幅,园内企业全部实现实地注册,年税收贡献约 100 万元,村民福利分红也水涨船高。" 过去招商,企业一看没产证扭头就走。现在我们可以光明正大谈合作,底气足了!"
闵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桥村案例将为后续工作提供范本。下一步,区、镇、村三级将启动示范推广,深化政策协调,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集体资产 " 转正 ",进一步拓宽农民长效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