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2小时前
TWh时代新战事:全域增量、体系出海、AI破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大会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11 月 13 日,A 股锂电板块集体暴涨,锂电电解液、锂矿、动力电池、锂电正极、负极、磷酸铁锂、锂电池各指数涨幅均在 6.40% 以上,人气爆棚,一如 11 月 12 日 -13 日在四川宜宾召开的 2025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的热度——

曾毓群、朱共山、欧阳明高等行业大佬和专家学者等 800 余人齐聚长江第一城,探讨动力电池之新视野、新生态、新机遇;同期举行的 2025 动力电池应用生态展览会上,参展商覆盖全产业链上下游,除了宁德时代(300750.SZ)等电池企业外,储能、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展区也展出各类应用场景和生态,热闹非凡。

高人气背后,是行业发展的蓬勃: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从 2020 年的 63.6GWh 跃升至 2024 年的 548.8GWh,占全球总装机量的 61.3%。且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年需求量首次突破 1 太瓦时大关。

观察君注意到,步入 TWh 时代,大会传递出最新风向,行业竞争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产能和技术竞赛,而是一场关乎新能源全产业生态、商业场景和国际竞争的较量。每一个参与者,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实力和未来。

当然,大会第四次落地宜宾,见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照见宜宾产业的进阶。截至目前,宜宾已累计引进动力电池上下游配套项目 120 余个,规划产能 300GWh,已建成 210GWh ,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目前,全球每 10 块电池,就有 1 块 " 宜宾造 "。2023 年、2024 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均超千亿,成为宜宾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

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中国动力电池快速发展,形成关键主材生产、电芯、智能制造、回收利用等完整的电池产业体系,且产业规模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5.4% 增长至 2024 年的 45.28%,2025 年前三季度平均渗透率已达 48.78%。与此同步,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达 493.9GWh、同比增长 43.5%。

且在材料、性能、技术等方面均具备领先性和创新活力。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在发布《2020 — 2025 动力电池重大成果》时提到,量产电芯能量密度普遍提升 10%,4C 以上快充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缩短 20 分钟以上,电池循环寿命突破 2000 次,支持百万里程,为换电与车网互动奠定基础。

随着技术进步,拓展动力电池产业生态边界成为行业共识。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就明确提到,下一步工信部强化战略引领,绘制发展新蓝图;扩大应用场景,构建融合新生态。

" 要加速迈入‘全域增量时代’。"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亦表示,要扩大动力电池的使用场景,拓展到电动商用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领域,推动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的转变。

实际上,观察君注意到,在展会现场,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联合研发的 " 盛世龙 "eVTOL 电动飞行器就占据绝对的 C 位,来往参观、打卡、咨询、体验的人络绎不绝。

(宁德时代展区,来源:苏启桃拍摄)

据悉,这款 5 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巡航速度 200 公里 / 小时,最大航程 250 公里,采用复合翼设计,无需依赖传统机场,核心动力源自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兼具安全环保、静音舒适优势。目前已完成多场景试飞,创下 2 吨级 eVTOL 航程纪录,斩获阿联酋 35 架订单,2025 年底将启动交付,预计 2026 年取证量产,2027 年有望面向公众提供 " 空中出租车 " 服务。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则将电池的新增量指向储能,其在大会上提出,"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既平行发展又交叉协同的两条黄金赛道,将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汇流。" 其在接受媒体群访时指出,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大量数据中心需要储能。预计未来储能电池在整个电池市场中的份额有望达到 50%。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 1 亿千瓦,较 " 十三五 " 末增长超 30 倍,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 40%,稳居世界第一。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1-10 月,国内以储能电池为主的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 322.8GWh,累计同比增长 71.9%,占动力和其他电池总销量的比例为 26.2%。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振波也表示,锂电目前占储能市场的 97% 以上,预计 2030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291.2GW,2025 年 -2030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24.5%。

从产品出海到体系出海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出口总额超过 9000 亿元,其中锂电池贡献近 4000 亿元,占比超过四成。在近 200GWh 的锂电池出口总量中,宁德时代出口 120GWh,占比近六成。" 如曾毓群所言,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已形成显著优势,全球化已是产业链的共同选择。

辛国斌也提到,目前已有 50 余家中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海外实现本地化生产供应。宁德时代、中创新航(0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亿纬锂能(300014.SZ)等属其中的佼佼者。

以宁德时代举例,自 2018 年起,其先后在美国、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和印尼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或开展技术合作。德国工厂已稳定运营,匈牙利工厂正推进设备安装,印尼项目也已奠基,规划年产能可配套 20 万 -30 万辆电动汽车,并延伸至储能领域。

另外,观察君粗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亿纬锂能、欣旺达(300207.SZ)、珠海冠宇(688772.SH)等近十家电池企业宣布在东南亚建厂。

但出海仍面临贸易壁垒、技术竞争、资源供应、合规要求等诸多挑战。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以蜂巢能源在德国与泰国的投资对比为例,指出欧美市场政策不稳定、成本高企是最大挑战。" 德国建厂成本是中国的 5 倍,设备投资是 3 倍,人工是 5 倍 ",而泰国项目 8 个月投产、第二年即盈利。

他建议,中国企业应谨慎推进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更多考虑技术出海或资源出海,借鉴苹果和一些芯片公司的微笑曲线模式,这些企业只把研发品牌和渠道放在美国,制造更多在亚洲国家。

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则对全球化更为乐观,深蓝汽车通过 " 左舵市场 + 右舵市场 " 双线布局,将宜宾生产的电池出口至全球。" 我们在泰国设厂辐射右舵国家,月销 2 万台的 S05 车型中,海外占比达 25%。"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志新建议," 我们要像大众、宝马在中国一样,在当地扎根、就业、纳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出海需深入理解当地法规、文化与宗教,实现合规经营与社会融合。"

实际上,面对欧盟出台新电池法等绿色壁垒,从企业到地方政府都在努力破壁。比如,曾毓群透露,宁德时代正在积极布局风、光、储一体化,打造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区,公司在四川宜宾以及海南、福建、山东等地的项目正在落地。

此次大会举办地宜宾也正创建零碳园区,助力提升 " 宜宾造 " 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今年 7 月,2025 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正式公布,宜宾高新区和宜宾临港经开区入选,独揽 2/4。

"AI+ 动力电池 " 从想象走向现实

从 ChatGPT 到 DeepSeek,大模型的竞速和迭代持续推动着 AI 技术深入千行万业,动力电池行业也不例外。

观察君在大会上了解到,AI 在电池全链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不仅助力工厂智能化和效率提升,还逐渐渗透至材料、质检甚至回收等各个环节。

" 现在处于能源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再到人工智能,多方位交叉的时代,人工智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在会上如是表示。

基于此,其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在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大连化物所组建了 170 余人的研发团队,形成涵盖材料、电池、系统的完整研究链条,同时布局人工智能,用 AI 赋能研究。

陈忠伟举例,为推动电池梯次利用,他带领团队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池健康状态快速评估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电池容量、功率、内阻等关键参数的检测,准确判断电池的剩余价值,为不同状态的退役电池找到最适合的二次应用场景。"

而在大会开幕前一天,以 " 智能驱动 电池未来 " 为主题的 AI 赋能产业新浪潮论坛在宜宾举行,开悟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宇辰现场发布了全球首个 Ah 级电芯电解液智能研发平台 " 无穷 1.0"。

据其介绍,该平台让 AI 在电池研发阶段既当 " 设计员 " 又做 " 实验员 ",依托覆盖 25 万种分子的电解液数据库,实现材料性质预测准确率高于 99%,生成分子合成可行性超过 80%。AI 设计完成后,全自动 AI 实验平台可在 10 分钟内完成单个电芯制备,将传统 6-8 个月的电解液研发周期压缩至 3 个月。

深圳市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玲则在现场展示了企业研发的全电池自动线系统:通过数据建模与精确定位,一台机械臂即可完成电芯制作的全部流程。其表示," 一名操作员就能管控整线,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良率。"

朱共山则直言,动力电池产业的新质发展,首先在于源端材料的突破。材料定乾坤," 全球最严电池法规 " 重新定义产业游戏规则,绿色低碳是最主要的通行证。动力电池 + 储能 +AI,将重塑能源、移动能源新未来。

目前,协鑫正携手英伟达(NVDA.O)、华为等推进能源大模型研发与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构建时序、视觉、语言和寻优策略四大模型体系,重点打造分布式能源与开发运营、虚拟电厂与电力交易、清洁能源智慧生产三大应用场景,为未来能源系统注入强劲的智能驱动内核。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史新章也谈到," 为推动动力电池行业行稳致远,必须将质量提升摆在战略优先的位置,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动力电池质量管控从传统方式向智慧治理升级,企业有必要整合生产、检测、使用、回收等全链条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质量风险预测和趋势研判,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实施关键工序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闭环管理,提升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性,全面提升产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AI 也被视为全固态电池研发的关键推动力。多位与会专家和行业人士表示,结合自动化实验平台与数据驱动策略,AI 有望大幅缩短从新材料发现到产业化应用的周期,助力固态电池突破。(文|公司观察,作者|苏启桃,编辑|曹晟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动力电池 宜宾 新能源汽车 渗透率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