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萌萌
编辑| 陈秋
另镜 ( ID:DMS-012 )
放眼全球,无人驾驶赛道已成为公认的万亿美元级价值洼地,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抢占先机。
而 Robotaxi 也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转向的重点方向,他曾反复对外传达是特斯拉关键机会之一。
马斯克曾表示:Robotaxi 将彻底改变交通方式,创造一个 " 自主、共享、电动 " 的未来,其将为特斯拉带来巨大收益,也坚定的认为这将是 " 万亿美元级机会 "。
下一个十年,无人驾驶会如何重塑城市空间?未来出行会如何演变?

在 11 月 13 日举办的 2025 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创始人李彦宏抛出一个观点——无人驾驶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它改变的不止是交通出行,甚至是整个社会生态。
在大会上,播放了一个短视频,生动展现了萝卜快跑的全球布局轨迹。从旧金山到洛杉矶,从阿布扎比到迪拜,其无人驾驶服务已在全球多个核心城市落地生根。
更具体一点,随着无人驾驶技术越过临界点,像百度萝卜快跑这样的无人驾驶服务,就将重新定义 " 移动 " 本身,进而重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价值格局,最终开启一个 " 空间智能时代 "。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 22 座城市落地,全无人里程突破了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累计超过了 2.4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整整 6000 圈。
萝卜快跑每周的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 25 万,萝卜快跑订单量已突破 1700 万单,成为全球第一。放眼全球累计服务规模,这一成绩远超谷歌 Waymo 的 1000 万单水平。
这些全球范围内的落地实践与场景突破,背后是萝卜快跑全方位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在技术根基上,萝卜快跑深耕无人驾驶领域 12 年,是全球领先的 " 无人驾驶 + 大模型 " 实践者。
持续攀升的订单量与全无人化运营的成熟表现,不仅凸显了萝卜快跑在商业化落地中的绝对领先优势,更有力印证了无人驾驶技术从技术验证迈向大众普及的现实可行性,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标杆范本。
未来已来
无人驾驶如何改变生活?
要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价值未来如何被重构,必须先厘清一个简单的前提—— Robotaxi 如何改变了交通出行?
以萝卜快跑无人驾驶为例,最直观的改变在于,城市交通效率的大幅提升。
穿梭在武汉街头的萝卜快跑,周订单量能突破 25 万单,单日峰值更超过 5 万单。

目前,无人驾驶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节点。这片数万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不仅将重塑出行生态,还吸引着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共同角逐智慧交通的全新赛道。
作为国内 Robotaxi 领域的领军者,萝卜快跑早已成为国际巨头不敢小觑的行业核心玩家。其在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与强势推进,不仅让 Waymo、特斯拉等行业标杆倍感压力,更直接搅动了全球无人驾驶赛道的竞争格局,推动行业竞争迈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特斯拉的动作尤为引人关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Cybercab 无人驾驶电动车的正式亮相吸引无数观众驻足,作为特斯拉面向未来出行的重要产品,既直观展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印证了无人出行从概念走向现实的行业共识。
近期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披露的规划,更凸显了其应对竞争、加快落地的决心,Cybercab 已明确将于 2026 年 4 月启动生产。
面对萝卜快跑的强势领跑,Waymo 也加快了追赶步伐,宣布启动商业扩张计划:拟在 2026 年前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覆盖至少 12 座美国城市,新增拉斯维加斯、底特律与圣地亚哥三大枢纽,未来三强争霸的竞争格局在所难免。
"AI 的产业结构正从失衡的正金字塔形,转向健康的倒金字塔形。"
" 当 AI 能力内化为原生禀赋,智能就不再是额外成本,而是核心生产力。它能提升决策质量、挖掘新增长点,既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也缩短创新周期,更能放大每个人的能力与创造力。" 李彦宏认为,在今天,任何企业唯有善用 AI 方能立于不败,任何个体唯有驾驭 AI 方能掌控未来。
对普通用户而言,AI 从单一工具向重塑生活的 " 伙伴 " 进化的趋势,正通过具体场景直观呈现。而出行作为连接人与社会的关键纽带,既是 AI 技术 " 内化赋能 " 的核心落地阵地,也是检验其实际价值的最佳场景。
这一现实恰恰印证了无人驾驶行业的广阔发展潜力。而在 AI 技术的深度加持下,无人驾驶正从概念加速走向规模化落地,为出行领域带来变革。
美国知名投资人木头姐预测,到 2030 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 万亿美元,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将达到约 5000 万辆,规模化后的无人驾驶汽车成本将从 1.1 美元 / 英里低至 0.25 美元 / 英里,催生万亿美元级别的新市场。
当城市交通效率产生质变后,出行方式的进化、空间约束的打破和区位价值的重估,未来就将让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价值得以重构。
新蓝海开启
空间价值重估
具体而言,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价值的重构,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与每一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
第一,区位地理的 " 平权 "。
想象一下,未来,你住在离市中心 30 公里的社区,每天预约的 Robotaxi 准时抵达。车门自动打开后,车内是你熟悉的温度和喜欢的音乐。在前往市中心的一小时车程里,你吃完了早餐、准备好了会议材料,还休息了 15 分钟。不挤公交和地铁,长时间的通勤也不再显得令人疲惫。
当 " 门到门 " 的服务变得像自来水一样可靠平价,距离的劣势就会被出行的便捷所弥补。住在远郊不再意味着与城市生活脱节,反而能同时享有更宽敞的居住空间和同等便利的城市服务。如此一来,过去被忽视的郊区、卫星城的居住吸引力将大幅提升,其土地价值也有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第二,城市单元的 " 独立 "。
当高质量、低成本的移动性成为标配,每个社区甚至街区实现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大了。
再想象一下,不久的未来,早上送孩子上学不再需要全家出动,预约的 Robotaxi 会准时在楼下等候。中午想吃市中心那家知名餐厅的招牌菜,无人配送车能在最佳温度下及时送达。晚上,朋友突然到访,一键呼叫的 Robotaxi,十分钟内就能带你们前往社区三公里外新开的 Livehouse。
现在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场景,但随着 Robotaxi 高度普及后,城市单元就将走向独立。当高品质的移动服务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每个社区都有条件发展成自给自足的 " 微型城市 "。你所在的三公里生活圈内,可能就聚集着精品超市、特色诊所、创意工作室和社区花园。
这种高度便利的独立生活,让每个成熟的社区单元都成为宜居的 " 价值高地 ",从而重塑整座城市的内部价值分布——不是以离市中心的远近来衡量,而是以社区自身的完善程度来定义。
第三,移动的第三空间被 " 解放 "。随着未来 Robotaxi 的普及,传统车舱的作用将发生改变,变成——
通勤路上的 " 移动办公室 ":你可以在车里参加视频会议、回复邮件,或者为即将开始的会议做准备。通勤不再是工作的前奏,而是工作日的有机组成部分。

家庭出行的 " 移动客厅 ":全家出行时,父母不再需要紧张地目视前方,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影、玩游戏。车厢成了一个短暂的、高品质的家庭陪伴空间。
个人的 " 移动休息舱 ":在经过疲惫的一天后,你可以在回家的路上调暗灯光,戴上降噪耳机冥想片刻,或者看着窗外的风景放空自己。这是一段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介于社会角色之间的 " 喘息时间 "。
可以说,抓住了 Robotaxi,就抓住了 " 城市空间智能 " 的入口。
显然,这一市场不光指 Robotaxi,还包括其平台生态释放出来的新经济价值。
所以问题的关键变成了,谁将赢得未来的超级大蓝海?
全球自动驾驶进入 " 中国时间 "
按照木头姐旗下 ARK Invest 发布的报告《Big Ideas 2025》显示,美国和中国在无人驾驶汽车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谷歌 Waymo 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主要贡献者。
这套说辞看似一碗水端平,但实际上,木头姐没戳破的是,萝卜快跑已超越谷歌 Waymo,成全球最大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中国无人车也基于此跻身了全球第一。
从累计订单量来看,萝卜快跑目前累计超过 1700 万单,高于 Waymo 的 1000 万单。

高订单量意味着高接受度和市场认可度。美国杂志《财富》公布 2025 年 " 改变世界公司 " 榜单时,百度就因萝卜快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与安全性成功上榜。这是百度继 2019 年之后再度入选该榜单,彰显了其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持续影响力。
同时,萝卜快跑在基础技术上也跑赢了 Waymo。百度深耕无人驾驶 12 年,是全球领先的 " 无人驾驶 + 大模型 " 玩家,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在大模型加持下,无人驾驶的技术泛化性提升,更能快速实现城市级的全域复杂场景覆盖,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萝卜快跑如今已覆盖全球 22 城,而 Waymo 迄今仍未走出美国。
更重要的是,在 Robotaxi 的世界里,有一个核心逻辑:系统越用越聪明,数据越多越强大。萝卜快跑惊人的订单量,正让它驶入一个 " 越用越好用 " 的良性循环,这不仅为其赢得了当下的市场,更为其赢得未来大蓝海做好了准备。
而未来的行业变革,也必定由萝卜快跑主导,并呈现出渐进的发展曲线。
中国无人驾驶将精准、迅速地开往全球。
萝卜快跑的全球化,打的是一场高效的 " 闪电战 "。它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巧妙地与 Uber、Lyft 等全球出行巨头联手,借助其成熟的网络,将自己的技术像 " 插件 " 一样迅速嵌入欧洲、中东等多个市场,跳过了漫长的市场培育期。
更漂亮的一步棋,是成功驶入香港这一右舵车市场。这不仅仅是一次业务拓展,更是一次面向全球的 " 技术路演 ",向英国等潜在市场证明了其系统强大的适应能力,为复制更多 " 中国方案 " 提供了现成的样板。
行业最终的竞争,都逃不过标准与模式的竞争。
萝卜快跑正从输出 " 技术 ",升级到输出 " 商业模式 " 和 " 行业标准 "。它成功探索了可复制的出海路径,与 Uber、Lyft 出行的 " 强强联合 " 生态模式,将跳过海外本土市场启动阶段,快速融入当地交通网络。
所以,萝卜快跑的领先,已经不是一个静态的排名,而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强化的系统。它通过全球化布局加速数据积累,通过数据飞轮实现技术代差,最终通过商业合作输出中国方案与标准。这套组合拳,正在将当下的订单量优势,固化为未来十年全球无人驾驶大蓝海的统治力。
往更远处看,萝卜快跑的征程,也不止于征服一条街道或一座城市。它的真正目标,在于为即将到来的 " 空间智能时代 " 铺设底层操作系统。当未来的某一天,全球城市都依赖无人驾驶网络时,今天由萝卜快跑构建的运营规模、技术标准与用户体验,就将成为定义下一个时代的基石。
END
洞见具有时代价值的商业见闻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标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