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娟
11 月 11 日,日本软银集团凭借一纸报纸瞬间引爆市场。" 亚洲巴菲特 " 孙正义又一次 " 抛弃 " 了 " 五万亿市值掌舵人 " 黄仁勋。
软银在最新发布的第二财季报告中披露,其已于 10 月份出售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合计 3210 万股。10 月英伟达股价一路看涨,孙正义果断高位套现 58.3 亿美元(合人民币约 415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计划进行一系列投资,构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并将注意力转向 OpenAI、甲骨文等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财报显示,软银集团在今年 3 月份,与 OpenAI 达成最终协议,对其追加实际投资金额 300 亿美元。而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在财报说明会上表示:" 软银将在 12 月对 OpenAI 额外投资 225 亿美元。"
孙正义十年陪伴,最终少赚 1600 亿美元
细数软银与英伟达之间投资关系,美好中难掩几分遗憾。
孙正义与英伟达的缘分早在十年前埋下伏笔。2014 年,深度学习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英伟达的 GPU 因并行计算优势被研究者发掘,但彼时英伟达股价低迷,远不及现在。当时更多投资者将英伟达看作是一家游戏显卡公司,但眼光独到的孙正义将其锁定为 "AI 基础设施的基石 "。甚至有消息称,当年孙正义强烈看好英伟达,准备私有化英伟达,但是被拒绝了。
故事真正落笔在 2017 年,软银以 40 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近 5% 的股份,持股规模约为 1.2 亿股,成为英伟达大股东之一。而这样的 " 情投意合 " 仅持续了两年,2019 年软银集团以 70 亿美元清空其全部持股,这两年间软银实现 30 亿美元收益,投资回报率达 75%,成为愿景基金早期的标杆案例。
但是,这一次清仓也成为孙正义投资生涯最大的遗憾。因为随着 AI 风起,英伟达从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一路飙升到 4 万亿市值。孙正义 " 扎实的 " 错过了这波红利。
数据显示,如果软银没有在 2019 年清仓,其当初 40 亿美元投资对应的股权,在 2024 年英伟达市值峰值时投资回报将超过 1600 亿美元。
直到 5 年后的 2024 年,英伟达在东京举办 AI 峰会,黄仁勋与孙正义对话时提及其 " 清仓 ",孙正义在台上尴尬地抱着黄仁勋,做抱头痛哭状。
也就在当年,孙正义重新以 10 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股票,并在今年一季度增仓至 30 亿美元,但这笔投资以 10 月份软银 58.3 亿美元套现清仓为结局,画下阶段性句点。
只是不知道下一次与黄仁勋碰面,孙正义又将是怎样的状态?
市值走下神坛,AI 泡沫甚嚣尘上
英伟达的市值神话与泡沫争议几乎同时达到顶峰。
就在 10 月末,英伟达全球技术大会期间,黄仁勋亲自官宣与诺基亚等多家企业的合作项目,涵盖通信、AI、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不同领域,一度拉动英伟达股价上涨,总市值历史性突破五万亿美元,创下市值神话。
与此同时,黄仁勋自己也 " 马不停蹄 " 套现。本月月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黄仁勋在 10 月最后一周按照既定计划出售英伟达 2.5 万股股票,完成其早在 3 月份设定的 " 年内减持 600 万股 " 目标。
其 6 月份启动售股以来,已累计套现超 10 亿美元。据悉,62 岁的黄仁勋目前仍持有英伟达约 3.5% 股份,个人财富升至 1760 亿美元,年内增加 613 亿美元,位列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第九。但就在市场还在为英伟达的市值神话欢呼雀跃时,分析师们警惕的观望。
本月 3 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披露," 大空头 " 投资者迈克尔 · 伯里旗下的赛恩资产管理公司递交了截至今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
文件中披露的对人工智能热门股英伟达和 Palantir 的大额看跌头寸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伯里暗示称,当前支出过度且回报过低将使得 AI 热潮中许多领先公司最终崩溃。
目前,与 AI 相关的股票已经占标普 500 指数权重高达 44% 以上。与此同时,科技公司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 · 奥特曼近日也曾表示,投资者对 AI 的热情可能过于高涨。
高盛也在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 AI 投资的节奏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科技股的轨迹高度相似,风险正在逐步累积。
高盛策略师张薇琪表示,当前 AI 投资浪潮仍在上升阶段,历史迹象表明,当资本、估值与盈利错位持续扩大时,风险往往在热潮顶点前两年开始显现。报告中列出五个值得投资者警惕的信号,包括投资支出飙升至异常高位、企业利润在热潮中提前见顶、企业债务再度上升、美联储降息周期或为泡沫 " 添油加火 "、信用利差开始扩大并且风险偏好出现松动。
高盛分析认为这种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21 财经对此报道称,美国正在形成一种风险共识,即美国资本市场的 AI 神话已经不可持续。
市场意识到美国 AI 神话建立在 " 不确定性 " 之上,即美国公司全部押注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这种模式耗资巨大,但没有确定的发展路径。而且市场也会越来越担心泡沫随时破裂。
豪掷 300 亿美元,孙正义转身拥抱 OpenAI
如前所述,58 亿美元套现之后,软银转身拥抱了 OpenAI。
首先是软银第二财季报告显示其营收强劲,第二财季净利润达到 2.5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111.9%,远高于市场预估的 4182.3 亿日元。销售净额 1.92 万亿日元,高于市场预估的 1.89 万亿日元。
软银第二财季报告显示,今年 3 月 31 日,其与 OpenAI 达成最终协议,将对 OpenAI 全球公司追加投资,总额最高达 400 亿美元。扣除 100 亿美元的联合投资款项后,软银集团的实际投资金额预计为 300 亿美元。
在最新的财报中,亿欧网搜索发现,OpenAI 被提及次数为 100 次,相较之下,英伟达被提及次数仅有 14 次。
根据金十数据 11 日对此报道称,孙正义正积极押注于 AI 与芯片产业的投资热潮,同时削减其他领域的投入。
据了解,孙正义还在与台积电等企业洽谈,探讨参与亚利桑那州总投资规模达 1 万亿美元的 AI 制造中心建设。
此外,软银今年早些时候还曾考虑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 MarvellTechnologyInc.。观点称,因为布局人工智能多点投资,导致资金筹措成为挑战,而这也包含对 OpenAI 的投资。
因此,抛售英伟达似乎有了可解释的依据。从公开的资讯梳理看,OpenAI 在推进 AI 方面的确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 OpenAI 已经在 meta、特斯拉、谷歌等科技巨头公司中挖掘人工智能人才超过 50 名。
而近日关于 OpenAI 上市的流言也印证着市场对这家企业的期待。又或者,这些因素也是孙正义看中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