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年,是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提出 20 周年,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天津如何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时代必答题?
" 十四五 " 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 " 两山 " 理念,以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拓宽 " 两山 " 转化路径、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奋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百姓高品质生活的 " 标配 "。
" 绿色标尺 " 量出天津生态治理精度
329,这是天津按照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 3 种类型,将全市域划分的分区管控单元数量。
基于每个管控单元不同的生态环境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 一单元一策略 " 制定差异化管控要求。这一区域更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那一区域的生态修复如何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有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把 " 绿色标尺 ",生态环保更加精准有力,也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按下 " 加速键 "。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形成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同时把全市水、气、土等要素和各领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集成 " 一张底图 ",像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等全部一 " 图 " 了然,为行政管理、企业投资、项目选址等提供便利。这些正是强化生态文明基础制度改革的做法之一。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的重要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固基、扬长、补短。
对此,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史津介绍了天津做法: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推动完善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统领、7 部单项法规为支撑的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健全公检法环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政策引领方面,除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还将全市 4 万多家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进 12 类建设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 " 两审合一 ",助企享受政策红利;出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创新实施新建项目污染总量指标 " 先用后补 "" 跨区调剂 "" 差异化替代 "。强化科技赋能方面,完善在线监测、柴油货车等监控平台,7900 余家工业企业安装工况用电设备,重点排污单位实现 24 小时监控,卫星资源、无人机航拍等组成的 " 天空地 " 一体数智化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一系列举措的 " 护航 ",让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不断筑牢,我市生态环保有了更有力的抓手,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整体性提升,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多点开花 " 拓宽 " 两山 " 转化路径
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天津,自然风貌独特,生态 " 家底 " 丰厚。
" 如今,天津的生态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洁介绍,全市牢固树立 " 两山 " 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以改革之力积极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拓宽 " 两山 " 转化路径,让好生态、好山水成为 " 有价之宝 "。
这几天,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的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进入水稻 " 丰收时间 ",吸引游客无数。今年,宝坻区水稻种植面积达 46.2 万亩,占全市总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已成为我市最大的优质米生产基地。不仅如此,依托潮白新河优质水源,其流域内蔬菜种植面积达 10.2 万亩,林业种植面积达 3.8 万亩,发展稻蟹、稻鱼等立体养殖 26 万余亩,实现 " 稳粮增效、稻渔双赢 "。
我市积极组织 " 两山 " 基地建设工作,推动 " 一地一策 " 探索实践,已形成以蓟州区为代表的 " 生态 + 文旅 ",以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西青区辛口镇为代表的 " 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 + 农业 ",以及以西青区王稳庄镇和中新生态城为代表的 " 生态 + 产业 " 等 " 多点开花 " 的 " 两山 " 转化路径,走出了一条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路。
除上述 5 个 " 两山 " 基地,天津还成功建设西青区、蓟州区、宝坻区、津南区、宁河区 5 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生态价值转化搭建起坚实平台,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 良好生态本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我们坚持底线管理,在加强生态保护监管上下功夫。" 刘洁表示,我市近年来持续开展 " 绿盾 " 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监管,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 碳 " 路五年 津城绿色转型 " 加速跑 "
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旱涝急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近年来在全球多发,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把 " 双碳 " 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今年是 " 双碳 " 目标提出的第五年,面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天津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稳妥推进 " 双碳 " 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化地方碳市场建设、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便是 " 碳 " 路先行的具体举措之一。
生态环境部在 6 月的全国低碳日公布 2025 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 " 渤化发展探索减污降碳并举 实现资源协同增效 " 成功入选。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格宏表示:" 绿色低碳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023 年我们进入碳市场履约,不仅节约能源采购成本,还获得荣誉和政策补贴,对出口业务大有裨益。"
天津是国家首批 7 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2013 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节能降碳意识持续增强、碳排放管理能力水平稳步提升、碳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已连续十年履约率 100%。" 十四五 " 以来,已激励企业使用绿电、获减排收益 1.4 亿元,相比使用火电实现碳减排 400 万吨,全市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
刘洁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我市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更多精准务实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记者 史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