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9小时前
美国AI神话褪色,股汇债“三杀”风险上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要点

近期美股 AI 概念板块调整、美国在 AI 关键领域劣势扩大,叠加其中长期全球霸权体系动摇,共同勾勒出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潜在变局。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冲击着市场对 "AI 霸权 " 的乐观预期,更暗藏着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升温。

美股 AI 板块明显降温,昔日市场神话开始褪色。近期纳斯达克指数单周跌幅超 3%,以英伟达为代表的核心 AI 企业市值集体下滑,其中英伟达跌幅超 7%。AI 概念估值已过度膨胀,其占比远超互联网泡沫时代前十大企业的市值占比。"AI 神话 " 背后暗藏巨大不确定性,95%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尚未给企业带来实际收益。

美国在 AI 发展关键四大领域中,短板凸显、优势承压。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电力供需失衡问题突出,需求端 AI 数据中心推动电力需求激增,而供给端受基础设施老化、建设进程放缓、政策调控不当等影响,电价持续上涨;人才领域,美国 STEM 高学历毕业生总量远低于中国,且高度依赖外籍人才;数据领域," 美国优先 " 导向的逆全球化政策,压缩了其可用于 AI 训练的潜在数据规模;算力方面,美国当前虽领先但面临电力瓶颈,中国则通过 " 东数西算 "、国产芯片替代等快速追赶,美国中长期算力优势或逐步减弱。

对市场影响:短期内尽管仍有货币宽松这一对冲手段,但中期美国股债汇 " 三杀 " 的风险在明显上升。短期内,美国政府的财政干预与美联储的流动性支持,虽可部分对冲美股下行压力,但本质上是以牺牲部分美元信用为代价。从中长期看,"AI 霸权 " 支撑的基本面逻辑或将被证伪,全球对美国主导地位的质疑一旦升温,或将触发其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重估。叠加本届美国政府内政外交的混乱格局,美元信用的核心支撑被进一步削弱,金融市场再次出现 " 股债汇三杀 " 的风险将明显上升。

正文

美股 AI 板块降温,市场神话开始褪色

近期美股 AI 概念板块出现调整。11 月 3 日至 7 日当周,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 3%,核心 AI 企业市值集体下滑,其中英伟达跌幅超 7%。AI 概念估值已过度膨胀,当前美股 " 七巨头 " 占标普 500 市值约 35%,而互联网泡沫时代,标普 500 前 10 大企业的市值总和仅占该指数总市值的 23%。"AI 神话 " 的背后是极大的 " 不确定性 ":95%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基本未给企业带来收益;OpenAI 估值虽达 5000 亿美元,但 2025 年上半年营收约 43 亿美元,净亏损却高达 135 亿美元。

AI 核心支撑领域,美国短板凸显、优势承压

能源、算法 / 人才、数据、算力是 AI 发展的四大核心支撑领域,美国在部分领域劣势明显,优势领域也面临挑战。

一是美国体制下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供应)难以提升,制约 AI 产业发展。需求端,电力消费量持续攀升,AI 数据中心是核心驱动因素。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电力消费较 2019 年增长 4%,后续需求增量将持续扩大。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测算,AI 相关 GPU 服务器需求扩大推动数据中心能耗 2023 年达 176TWh,占全美总电力消耗 4.4%,2028 年占比或升至 12%。11 月 12 日,Anthropic 宣布将投资 500 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进一步印证 AI 产业对电力需求的持续拉动。

供给端,在美国以小政府和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体制下,电力作为公共品的供给能力难以同步提升,已明显滞后于需求。一方面,现有电力存量不足,供需缺口已然显现,直接表现为电价持续上涨:2019-2024 年工业和商业部门电价涨幅达 20%,居民部门超 26%,EIA 预计未来两年仍将保持显著增长。另一方面,供给端面临多重结构性制约,难以快速响应需求。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美国三大联合电网联通性较弱,70% 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超 25 年,60% 断路器超 30 年,旧电厂关闭速度快于新增替换速度;同时,受土地征用、环境问题以及审批障碍等因素影响,美国电网战略咨询公司指出 2023 年美国只建成了 55.5 英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放缓至 201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导致美国目前仅有少数几条 765 千伏线路,总长度约 3200 公里,仅相当于中国一条特高压线路的长度,其余多为 50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相比之下,截至 2024 年底我国已有 22 条 1000 千伏线路、19 条 800 千伏特高压线路投入运行。此外,特朗普政府推行增加化石能源开采、撤销清洁能源相关项目等政策,进一步拉大供需缺口。

二是算法(人才)上,美国并不占优。AI 算法的更新迭代高度依赖高素质人才。2022-2023 毕业季,美国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则约 64.5 万人,而 2022 年,中国高校理工科毕业生(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超过 220 万人,接近美国的 4 倍,从总量来看美国人才素质红利并不突出。此外,美国高素质人才对外籍依赖较高,STEM 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中约 1/5 是外籍人士,特别是在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外籍占比接近一半。

三是数据领域," 美国优先 " 动摇了其制度性开放根基,导致其相对劣势扩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离不开海量数据,而数据来自人的点击、搜索、支付、上传等日常行为的数字化记录,人口规模可以看作这类数据的 " 天然矿藏 ",人口规模越大," 矿藏 " 越丰富。美国本土人口仅约 3.4 亿人,但此前硅谷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化扩张,使其实际可用于训练的行为数据远超本土人口规模。比如,欧盟(不包括英国)约有 4.5 亿人口,日本约有 1.2 亿人口,美欧日加总已超 9 亿人口。但 2018 年以来,华盛顿以 " 美国优先 " 为导向加速 " 逆全球化 ",在数字领域筑起贸易壁垒,这也使得其他经济体对数据本土化越来越重视。在此背景下,美国互联网巨头们可用于数据训练的潜在人口规模可能会面临收缩,其模型迭代的速度相较人口规模更大的经济体,难免落于下风。

四是算力领域,美国短期领先,中长期优势将减弱。当前美国 AI 算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高端 AI 算力占全球约 74%,中国占比约 14%。美国试图通过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维持这一优势,例如 2025 年 11 月初特朗普明确表示,禁止向中国出售英伟达最新的 Blackwell 芯片。但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追赶,2025 年国产 AI 芯片国产化率预计将提升至 40%。电力短缺已成为美国 AI 算力扩张的核心瓶颈,一些数据中心接入电网的等待时间长达 7 年。中国则通过 " 东数西算 " 工程实现清洁能源与算力需求的精准匹配,国产芯片生态持续完善。在算力竞赛中,中国采取了差异化策略,以 230 个人工智能集群的数量引领全球,超过美国的 187 个。同时,中国在算力利用效率上不断提升,通过算法优化和计算架构创新,以较低计算成本实现相近性能表现。美国电力瓶颈短期难以破解,技术封锁虽能延缓却无法阻止中国自主创新,再叠加中国在应用场景与政策支持上的优势,中长期内美国对中国的算力优势可能逐渐减弱,中美算力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的调整。

对市场影响:短期内尽管仍有货币宽松这一对冲手段,但中期美国股债汇 " 三杀 " 的风险在明显上升

短期内,美政策托底叠加美联储流动性支持,或能部分对冲美股下行压力。当前美股基本面的核心叙事建立在 "AI 霸权 " 预期之上,这一资产对美国而言已具备某种 " 大而不能倒 " 的政策属性。在此背景下,面对 " 美股承压—美元走强 " 的格局,若美国政府强化财政干预并推动货币政策宽松,可在短期内对冲美股的下行压力。从机制上看,这一路径本质上是以部分牺牲美元信用为代价,为美股乃至美债市场提供阶段性 " 背书 "。

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全球霸权体系的动摇,金融市场再次出现 " 股债汇三杀 " 的风险将明显上升。美国长期维持贸易逆差,美元信用的核心支撑源于其全球霸权地位。而如上所述,"AI 霸权 " 所支撑的基本面逻辑或终将被证伪。一旦市场开始质疑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及美元的 " 含金量 ",可能触发对其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重估。届时,美国金融市场再次出现 " 股债汇三杀 " 的风险将明显抬升。而从本届美国政府任内混乱的内政外交格局来看,这一时刻或许并不遥远。

本文作者:王涵,来源:王涵宏观论,原文标题:《兴业证券王涵 | 美国 AI 神话褪色,市场 " 三杀 " 风险上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神话 英伟达 美国 金融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