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那些事 昨天
百度有了自研芯片,何须看英伟达老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当网络上嘲讽百度 " 起大早、赶晚集 " 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时,不争、不辩的李彦宏选择将一切答案交给时间!

当在无人驾驶、AI 大模型、芯片等前沿技术领域皆有所建树后,蓦然发现,那个昔年的 " 一哥 ",似乎从未走远?

李彦宏从未 " 认输 "!

11 月 13 日的百度世界 2025 大会上,李彦宏一口气发布了两款昆仑芯芯片,引行业高度关注,这不仅预示着百度自主研发实力达到了新高度,还意味着,百度将有望彻底摆脱对英伟达等美国 AI 芯片巨头的依赖,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诶,这绝不是什么官话套话,而是大实话,且听我分解:

不少吃瓜群众可能会有疑惑,发布会上发布自研芯片,然后实际上仍然大批量采购海外供应商的芯片,这种事情在行业里很常见,有啥值得吹的?

比如某 500 强和某 500 强,出货的绝对大头还不都是英特尔、高通芯片?自研的芯片完全取代不了进口的芯片,那这种情况上,自研的意义在哪?仅仅是 PPT 上的 " 虚空吊打 "?

非也!笔者分析下来,李彦宏真正靠谱的地方恰恰就在于,百度呕心沥血搞的自研芯,是真正地、规模化地商用了,而且,首先就是百度自己亲用,然后提供给行业大客户使用,绝非 PPT 画饼……

据百度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透露 "P800 已经在百度内部得到了充分验证,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推理任务跑在 P800 上。"

沈抖此举无疑坐实了今年 9 月份 " 百度已经开始用自主设计的芯片 P800 训练新版文心一言(Ernie)AI 模型 " 的传闻。而且,百度自研的芯片不仅仅用在推理任务上,在训练任务上,同样已经有了不俗的进展。

据沈抖称 " 百度已经基于一个 P800 的 5000 卡单一集群,高性价比地训练出了一个多模态模型;现在训练集群已经扩展到万卡以上,并且正在训练更大的模型。"

据悉 ,百度自研的昆仑芯目前已经有了包括吉利汽车、vivo、南方电网、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一众大客户,交付规模几十卡到万卡以上不等。

除了 P800 走上正轨,百度还有基于 P800 的天池 256 超节点和天池 512 超节点,将分别在 2026 年上、下半年上市,性能方面,天池 256 超节点在主流大模型推理任务上,单卡吞吐提升超 3.5 倍,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支撑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

此外,百度还有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的昆仑芯 M100 和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设计的昆仑芯 M300,将分别于 2026、2027 年面市,千卡级别的超节点也将陆续推出……

由是回到了本章节开头,为什么百度要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呢?

雪球创始人兼董事长方三文最新访谈著名投资人和企业家段永平的视频中,段永平就直言不讳表达了对英伟达的看法,他认为 " 现在所有的人都想用别的芯片,是因为他们恐惧英伟达的垄断。"

实际上段永平已经一针见血指出了一众科技巨头和 AI 芯片巨头英伟达之间的博弈关系,它们对英伟达是 " 爱恨交织 " 的,一方面,大量采购英伟达芯片需要付出极为高昂的成本。

据金融时报和财联社等相关报道,并结合 Omdia 统计数据显示。

2024 年,微软购买了 485000 颗英伟达芯片,排名第一,字节和腾讯分别订购了大约 230000 颗英伟达芯片,Meta、亚马逊分别购买了约 224000 颗英伟达芯片,以及,微软该年的算力成本支出达 310 亿美元,亚马逊该年算力成本支出达 260 亿美元……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供应链不可控风险徒增,海外科技巨头受到的影响倒是其次,主要是国内的科技巨头们,一旦被卡了供应的脖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坎啊!

所以,两方面一结合,实际上别的芯片公司机会也就有了机会,比如 AMD、英特尔通过价格优势来跟英伟达竞争,国内比如百度、寒武纪、华为昇腾等…主要首先解决自给,再图商业盈利。

也就是说,到这一步,已不仅仅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了,是关乎企业生存的课题。

那显然,拥有了自研 AI 芯片并大规模商用的百度,已经拿到了通往 AGI 大门的入场券,所以,在这一轮 AI 科技带来的工业革命中,百度已占据了一个优势身位。

问题来了,李彦宏手里的底牌是否仅有芯片?

  

百度离 " 六边形战士 " 还有多远?

通往硬核科技大厂的道路,必绕不开芯片,这也是为何长久以来,真正获全民认可的科技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那些拥有自研芯片实力的,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苹果、华为、三星……概莫能外 !

然,仅仅搞定了芯片的自研还不够,还需要围绕自研芯片构建的商业生态,所以我们看到一早就布局 AI 的百度第一时间推出了文心一言大模型,一如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演讲上提到的芯片、模型和应用的生态位与经济价值 " 错配 "

目前的收益排序是正金字塔型,最底层的芯片拿走了绝大部分收益,这是不对的,未来应用层的价值应该是芯片的 100 倍,倒金字塔才是健康的,按照李彦宏的预判,芯片是基石,但是模型和应用才是想象空间。

也就是说实际上,打通了芯片到模型到应用层的全链路,固然是百度的看家本领之一,但光靠这一张王牌,还不足以拉开与一众科技巨头的差距:

比如华为同样搞定了 AI 全栈,更别说在 AI 大模型领域成就斐然的阿里,其旗下的达摩院同样在马不停蹄研发、迭代芯片了。

腾讯有 AI 大模型,有元宝等上层应用,就连芯片底层,同样也布局了用于 AI 推理的自研芯片紫宵系列;

就连一度被扣上 " 组装厂 " 帽子的小米,自研的 3nm 玄戒 O1 都已经横空出世,并且就在最近,DeepSeek 关键研发大牛、天才 AI 少女罗福莉的加盟,也让外界对小米在 AI 领域的建树(模型和 AI 芯片)充满期待;

幸好,百度同样是多条腿走路,在多个前沿科技赛道持续深耕,并且有的还开出了硕果:

还是在 11 月 13 日这天,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动情宣布 " 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 25 万,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 1700 万,成为全球第一。其服务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 2.4 亿公里。"

据 ARK 的研究数据显示,2030 年,美国 Robotaxi 每英里的成本将降至约 0.25 美元,打车的需求将放大 5-7 倍,当打车足够便宜足够方便的时候,需求就被激发出来了,无人车作为一个全新的、移动的生活空间,势必带来很多新可能。

图:网友武汉实拍萝卜快跑上高速画面

在 Robotaxi 领域斩获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骄傲了,因为很明显,其余一众国内科技巨头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深厚积累,等于李彦宏手里的这张王牌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化优势的。

种因得因,种果得果,百度之所以凭技术优势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核心就在于李彦宏的技术抱负和百度坚持不懈对研发创新的大手笔投入。

数据从不会说谎,2024 年,百度的研发支出达到了 221.33 亿元,该年度百度总营收为 1331 亿元,按此计算,百度的研发费率(即:研发强度)相较 2022、2023 年有所下探,但仍高达 16.6%,这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2024(财)年,华为研发费率 20.8%,腾讯研发费率 10.7%,阿里研发费率 7.2%,小米研发费率 6.6%,美团研发费率 6.25% ……相较之下,不看投入绝对值,只看强度,百度在一线科技互联网大厂中,应是仅此于华为的存在。

靠技术起家的公司,未来的振兴,必然还得靠技术!这句话用在百度和李彦宏身上,怕是再适合不过了!此外,笔者这边还关注到一条数据,似乎也间接佐证了百度这个昔年的中文互联网 " 一哥 ",如今的实力与名气的 " 错配 "。

来自 QuestMobile TRUTH 权威统计的 " 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 TOP 10" 榜单显示,2025 年 9 月,百度集团的企业流量高达 11.12 亿,仅次腾讯(12.68 亿)和阿里(12.51 亿),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活跃用户规模来看,百度从未掉队 ~

只不过,市值、营收、利润等指标的规模上,要用多久,才能重回第一梯队?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参考资料:

百度公开财报

百度世界大会 2025

方三文访谈段永平 - 雪球

QuestMobile TRUTH 统计数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百度 芯片 李彦宏 英伟达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