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一项重要活动,——第十届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今天在浦东举行。来自全球顶级拍卖行、艺术机构、艺博会、文博单位、出版集团以及海内外学界的意见领袖、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艺术市场趋势,为上海加速建成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言献策。
十年来,上海对话作为服务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浦东引领区与自贸区文化开放战略的核心平台,见证了上海文化领域的创新与文化品牌的成长。
上海自贸区文化板块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区 " 先行先试 " 的示范作用与政策优势,承担起社会文物领域改革试点任务,助力上海在文物艺术品交易环节实现一系列首创性改革。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为 " 四个一 " —— " 一项政策 " 的充分落实、" 一个专区 " 的成功打造、" 一项制度 " 的创新实践和 " 一部法规 " 的颁布实施。
" 一项政策 " 与 " 一个专区 " 联动,是推动海外文物回流的关键引擎。2021 年 11 月 5 日,进博会首个文物艺术品专区亮相,标志着进博会 " 五件免税 " 政策首次规模化落实。基于文物艺术品进出境通道服务方面的丰富操作经验和参与往届进博会的工作成果,上海自贸文投连续五年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授权开展专区招展运营工作,为参展的境外文化企业提供 " 进博会参展全流程解决方案 " 并落实免税政策,积极促成文物艺术精品从 " 展品 " 变 " 商品 "。
此举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吸引佳士得、富艺斯等国际头部拍卖机构连续多届参展,推动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以及莫奈、夏加尔、草间弥生等一大批重量级海外艺术家的馆藏级作品 " 来得更快、展得更稳、交易更顺 "。2021 年至 2025 年,五届专区共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 60 余家境外文化企业、机构参展,累计成交文物艺术品近 200 件,交易总额突破 22 亿元。上海已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的 " 入海口 "。
在政策实践的同时," 一项制度 " 的创新为交易提供了关键便利。在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指导下,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并落实了文物临时进境 "6 个月 × N" 制度,极大延长了交易窗口期,降低了境外机构的成本与风险,积累了一批 " 上海经验 ",发挥了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在此过程中,上海自贸文投将文物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支持 365 天全年境内展示等创新服务延展至全年,打造文物艺术品领域的 "6+365" 交易服务平台。联动全市重大会展活动,为艺博会、画廊、拍卖行等提供快速通关、专业布撤展等标准化服务,配套提供现场运维及展后留销等多元解决方案,每年为全市输送近百场精彩展览,确保展品 " 来得更快、展得更稳、交易更顺 "。
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部法规 " 的颁布将创新探索固化为法治保障。2022 年,全国首部社会文物领域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该法规推动设立了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为境外拍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文物拍卖活动提供了明确路径,实现了外资拍行文物拍卖的制度型突破。该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拍卖项目 11 场,总成交额超 8.3 亿元,持续丰富艺术品交易的 " 上海样本 "。
这一系列改革实践构建了 " 立法保障 + 机制创新 " 的双轮驱动模式,锻造出的 " 上海方案 " 已逐渐转化为市场主体看得懂、信得过、愿意来的优质营商环境。
" 上海对话 " 高峰论坛自 2015 年诞生以来已走过十年,正加速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产业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交易促进平台的目标迈进。今天的开幕式上,《Artprice 当代艺术市场 2025 报告》《中拍协 2024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雅昌指数:2025 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报告》等重磅报告同步发布;备受关注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也在当场揭晓;《2025 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蓝皮书》新鲜出炉,全景式记录了上海自贸区千亿级文化市场的发展轨迹。
今后,上海对话将持续深化三大功能——依托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升级交易促进平台;聚焦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成果发布体系;联动文化出海等项目,扩大文化交流半径,持续助力上海打造 " 亚太地区新兴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