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整体需求增速下降与产能出清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盈利修复有望在 2026 年后逐步兑现 "。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行业分析师谭佑儒在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前期的交流中表示。
他表示,当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全行业产能出清速度相对缓慢,厂商间仍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压力。价格修复不仅需要更长时间等待,还需后续进一步政策推动才能实现。
从今年年中开始,光伏行业全产业链价格从硅料到电池片的价格已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但组件价格未能实现持续上涨。
当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维持在较低位置。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多晶硅稳定在 5 万元 / 吨左右,硅片稳定在 1.3 元 / 片左右,电池片稳定在 0.3 元 /W 左右,组件稳定在 0.7 元 /W 左右。
谭佑儒说,价格在低位维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开发商对组件涨价的接受度较低。
他表示,最上游的硅料环节自 6 月至今,价格已经上涨 50%,但这一轮涨价基本只在 " 硅料—电池片 " 的上游环节传导。
" 上游企业希望通过原材料涨价带动整体价格提升,但下游开发商面临光伏组件需求平淡的现状,导致价格传导不畅。" 谭佑儒表示。
曾保持快速增长的光伏组件市场,如今正在面临放缓甚至下行压力。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25 — 203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
" 对于靠大电网消纳的光伏项目,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弃电压力;且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光伏项目的收益率也在下降。" 谭佑儒称。
今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规定,新能源发电原则上全部进入市场,对新能源项目实施 " 新老划断 ",2025 年 6 月 1 日及以后投产电站,可选择全量入市或者参与机制电价。
目前多省份已完成首批机制电价竞价,其中甘肃省机制电价最低,为 0.1954 元 / 千瓦时,相比老电站享受的煤电基准价(0.3078 元 / 千瓦时)低三分之一。
受此影响,光伏项目建设已出现放缓。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 3 季度新增光伏装机约 28GW。
" 各省机制电价还在陆续出炉,目前开发商大多处在观望状态。" 谭佑儒表示。
不过他也提到,新的消纳场景将提供支撑,比如沙戈荒大基地,风光一体化等项目,仍能保障每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的绝对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业内希望通过光伏行业 " 硅料收储 " 计划,实现产能快速退出。对此,谭佑儒表示:" 整体进度依然需要继续等待观察,市场上关于监管、资金来源、后续产能退出和产能分配方式等问题,讨论仍比较激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