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昨天
黄浦江畔,感受沪港文化交融的浪奔与浪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老火靓汤、菠萝油、餐蛋面等港式美食元素,张国荣、刘德华等老牌歌星的唱片封面…… 11 月 15 日于上海久事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的 " 浪奔・浪流—— 2025 陈幼坚、欧阳应霁双个展 ",透着浓浓的 " 港味 ",看得上海观众却又格外亲切。

这是一个筹备了两年的展览。两位来自中国香港的文化先锋陈幼坚、欧阳应霁携 70 余组跨越不同创作阶段的艺术作品,在此集中亮相,作品涵盖设计、绘画、装置与日常器物等形式。展览以 " 浪奔浪流 " 为文化意象,串联黄浦江与维多利亚港的 " 水流共生 " 隐喻,在沪港双城之间搭建起艺术对话的桥梁,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地域情感与美学深度的艺术体验。

" 浪奔・浪流 " 的展览名称,以及展览的三大篇章 " 永不休 "" 有未有 "" 百千浪 ",均来自经典影视《上海滩》主题曲的歌词。" ‘浪奔’代表的是有‘香港设计教父’之称的陈幼坚。‘奔’是一个动词,意味着他在设计艺术上的不断超越与拓展。‘浪流’代表的是漫画家、美食家、作家欧阳应霁。他的文字很优美,浪漫,就像‘流’字蕴含的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方小龙博士告诉记者。

至于为何选择这两位艺术家同台办展。方小龙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因缘:2007 年,陈幼坚成为首位受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设计及艺术作品展的香港设计师。当年这个展览名为《因中国而生 , 为中国而活》,配套展览出版了一本画册,其中的文字部分均由欧阳应霁应陈幼坚之邀而执笔。并且,陈幼坚曾感慨地透露,画册文字只字未改,足见两人的惺惺相惜。

展览以白与蓝的不同色调串起两位艺术家跨越数十年的创作轨迹与坚守。

陈幼坚始终以 " 东情西韵 " 为核心创作理念,用细腻的视觉语言传递对文化与生活的深度思考。他的创作从广告、设计、品牌塑造到艺术创作,呈现丰富面向。例如,沿用至今的可口可乐中文标示就出自他的设计,用的是一套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融合中国书法精髓的一款时钟,更以神奇的设计令人惊叹。其表盘图案灵感来自书法的 " 永字八法 ",都是汉字的局部,当每一刻的指针移动为这些局部的汉字添上一笔,最终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汉字数字。

欧阳应霁以 " 打破边界 " 的跨界创作著称,在漫画、文字、装置、影像等领域自由穿梭,始终秉持 " 日常即艺术 " 的创作理念,将生活中的饮食、家居、器物转化为富有温度的艺术表达。展览现场,欧阳应霁新近创作的《天天厨房》系列引人注目,用玻璃钢雕塑与瓦楞纸绘画,构建出充满童趣的饮食宇宙。《家是心之所安》装置则是他以床褥、书籍等日常材料堆砌出 " 家 " 的意象,记录 30 多年对家居与亲情的思考,二者共同诠释出 "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的深层内涵。

上海与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拥有深厚的历史联结与相似的文化基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双个展中," 双城共鸣 " 构成一大核心叙事。不少展品与上海呈现出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位艺术家都通过作品诠释了自己眼中的双城记忆。

欧阳应霁的母亲就出生于上海,因此上海味道对欧阳应霁来说承载着一种家的记忆。他曾出版图文随笔《味道上海》,记录研究上海饮食生活文化。此次展览以一件装置艺术《上海摇篮曲》串起泛黄斑驳的留影,构成母子两代人对上海的思念与回馈。陈幼坚的 " 东情西韵 " 风格,其实就融合了沪港两地美学特质。展览展出的他所收藏的老上海明信片、月份牌海报,以及购藏自豫园一带的很多文玩,也揭示出上海是其重要的灵感来源。两位艺术家这种 " 源于双城、归于共鸣 " 的创作表达,让展览成为沪港文化 " 艺脉相承 " 的生动诠释。

展览将通过多元异业合作延伸艺术体验,例如联合上海浦东文华东方酒店推出限时定制住宿套餐及 " 持展览门票享专属优惠 " 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别样的浦江艺术之旅;联合滴滴出行上海推出打车限时福利,为市民的观展之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展览将持续至 2026 年 2 月 1 日。馆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上海观众近距离感受香港文化先锋的创作魅力,同时以专业的平台与精准的艺术选择,为上海建设 " 国际文化大都市 " 注入鲜活力量,推动沪港在艺术、设计、生活美学等领域的持续对话,为两地文化共创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