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11 月 15 日讯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近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 " 国有经济研讨会 " 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 " 新时代国有经济理论创新与发展 " 主题作研讨发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承担着多重任务。从经济效益上讲,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一样,作为经营主体开展竞争与合作。从公共服务与民生福祉上讲,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物资保障、救灾扶贫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企业不愿意以及不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 在全球视野下,国有企业既是承担项目的经营主体,又是负责任的大国企业。" 白重恩说。
他谈到,部分国有企业占据优势的领域呈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具有较大的产能、较低的单位成本以及较高的项目统筹能力,并能在全球范围提供集融资、设计、建造、运营于一体的一站式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国有企业以规模优势、专业能力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在其国际化过程中自然延伸,使其在国际竞争与合作取得较好表现。
" 国有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形成的相对优势,将会重塑国有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和社会参与者,参与全球市场的组织边界和能力边界,最终推动国企迈向国有跨国公司的新阶段。" 白重恩表示,随着国际化经营的深化,国有企业正从 " 走出去 " 迈向 " 走进去、融进去 ",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经营体系。同时,国有企业将在与全球顶尖企业同台竞争中,在更高标准和更复杂环境中实现迭代成长。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承担了安全性、前瞻性、公共性的使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我国关于国有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路径。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西方经济理论不承认国有企业是合格的市场主体,认为政府不能进行技术创新。但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经济腾飞、产业升级以及创新体系的全面构建,从根本上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能够在资源配置上达到一种赶超效应,而且能够在创新上形成强劲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元春说,过去几十年的实践和典型事实说明国有经济的理论创新需要有新视角。
此外,他表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一种超级公共性,这种稳定性不只来自于宏观调控。国有企业在提供各种社会福利和稳定就业中提供了公共性,是一种逆周期调节,这种公共性是传统西方经济学没有认识到的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在过去 40 多年的发展中,国有经济起了 " 钢筋铁骨 " 的作用,主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点上。需要注意的是,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作用要有边界,有些领域要交给社会资本,发挥 " 毛细血管 " 作用。未来国有企业要持续改革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是两大重要任务。
中央党校 ( 国家行政学院 ) 经济学部原主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韩保江表示,过去多年来我们没有把国有经济的比重、财产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等放在一个僵化的状态下,而是始终守正创新,不断变革自己。正是因为不断地变革,使得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大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开放的国际经济。在不断适应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生产力变革 - 生产力解放 - 生产关系调整 - 生产力再突破的发展路径。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未来五年国资国企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回顾 " 十四五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破局突围 " 卡脖子 " 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者。展望 " 十五五 ",面对科技和产业变革及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国有企业应强化使命担当、构建创新生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切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