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下称 " 安世中国 ")14 日发布致全体员工信,公开控诉安世荷兰部分管理层以断供晶圆、质疑产品质量等方式恶意干扰其生产经营,同时直指对方推卸义务、拒付资金及必要支持的行为,称其与此前 " 重视中国业务及员工 " 的表态完全相悖。不过安世中国明确表示,尽管面临多重外部压力,仍有能力保障全体员工足额薪酬及福利的正常发放。
这封员工信将一场持续月余的跨国企业治理纠纷再度推向公众视野。据悉,作为全球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关键企业,荷兰方面对安世半导体的粗暴行为,已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本田、日产等车企已因芯片短缺出现停产或减产情况。

最新矛盾:荷兰管理层被指 " 言行不一 " 安世中国承诺保障员工权益
14 日安世中国的员工信,实则是对 11 月 12 日安世荷兰临时首席执行官 Stefan Tilger 致中国员工信的直接回应。安世中国明确指出,荷兰方面 " 不顾事实、混淆视听 ",充分反映其推卸责任的态度。在这封 11 月 12 日的信函中,安世荷兰宣称 " 高度重视中国业务及中国员工 "" 始终坚定支持中国团队 ",但安世中国控诉其实际行动完全相悖——核心是以断供晶圆切断生产命脉,通过质疑产品质量动摇客户信任,同时拒绝按约定拨付资金及提供运营支持,完全无视客户、中国公司及员工的核心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中国特别指出荷兰管理层的行为与其公开表态的矛盾性——对方此前曾宣称 " 高度重视中国业务及中国员工 "" 始终坚定支持中国团队 ",但实际行动却截然相反。对此,安世中国明确传递信心:" 尽管面临荷兰政府的不当干预和安世荷兰部分管理层的恶意阻挠,公司仍有能力、有信心、有担当保障全体员工的足额工资和福利。" 目前安世中国所有员工薪酬福利发放一切正常。
事件原委:荷兰粗暴抢劫中国半导体龙头,中方强力反制
这场纠纷的根源可追溯至荷兰政府的介入,其以地缘政治因素干预企业经营,引发安世半导体全球治理体系的动荡,具体时间线如下:
•9 月 30 日:事件导火索出现。荷兰政府以 " 国家安全 " 和 " 公共利益受威胁 " 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限制其一年内进行资产、人员、知识产权等调整;随后荷兰法院应高管请求,暂停中方 CEO 张学政职务,任命第三方托管人接管管理权。
•10 月 4 日:中方作出反制。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中国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和成品。
•10 月中旬至下旬:矛盾向企业运营层面渗透。10 月 16 日,安世中国遭总部技术封锁,权限被掐断且一度停发员工报酬;10 月 19 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开信强调自身独立经营地位,明确员工无需听从外部指示;10 月 23 日,安世中国恢复对本地客户供应,要求订单以人民币结算;10 月 26 日,荷兰总部以 " 中方未履约付款 " 为由,停止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导致生产受阻。
•11 月以来:双方各执一词且博弈升级。11 月 1 日,安世中国反击称荷兰方面 " 恶意抹黑 ",并披露对方欠东莞工厂 10 亿元货款,同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部分安世出口予以豁免;11 月 6 日,荷兰安世发布声明辟谣相关传闻,同期有消息称荷兰或恢复张学政职务并解冻资产;11 月 12 日,安世荷兰临时 CEO Stefan Tilger 致信安世中国全体员工,重申 " 重视中国业务与员工 " 的表态;11 月 14 日,安世中国发布员工信,直指荷兰信函不实,详细控诉其阻挠行为并承诺保障员工权益。
产业震荡与各方回应:全球车企陷缺芯危机中荷持续外交沟通
作为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 IDM 厂商,安世半导体的小信号 MOSFET 等产品全球出货量稳居第一,2024 年营收超 20 亿美元,其中六成来自汽车行业,其供应波动直接冲击全球汽车产业链。目前本田墨西哥、加拿大工厂已宣布停产或减产,日产芯片库存仅能维持至 11 月初,福特、大众等车企也发出减产预警。

车规级芯片的高认证门槛让替代方案难以快速落地。安世在关键汽车分立元件市场占 40% 份额,而新供应商进入车企名单需 3-6 个月认证期,且替代产品成本预计上涨 20%-30%,短期缺口难以填补。
在此背景下,中荷双方及企业层面均在积极行动。中国商务部已多次谴责荷兰政府不当干预,11 月 13 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已与荷方多轮磋商并同意荷方派员来华,敦促其尽快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案。闻泰科技(安世中国关联方)已启动国际仲裁程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行业分析指出,美国近期暂停相关出口管制规则,削弱了荷兰政府干预的法律依据,叠加安世中国已启动国内晶圆供应商替代预案,闻泰科技重新获得安世控制权的可能性正在提升。目前,这场牵动全球产业链的纠纷仍在持续,最终走向,有待法律程序与外交协商的双重推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