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3 日,中国电信量子研究院宣布超导量子计算机 " 天衍 - 287" 完成搭建,其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较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提升 4.5 亿倍,搭载 " 祖冲之三号 " 同款 105 数据比特 + 182 耦合比特芯片,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正式迈入实用化落地的关键阶段。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改写了全球量子算力竞争格局,更为国内万亿级未来产业市场按下 " 加速键 ",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作为我国首个即将接入 " 天衍 " 量子计算云平台并面向全球开放服务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天衍 - 287" 的横空出世恰逢政策支持的黄金窗口期。" 十五五 " 规划已将量子科技列为未来产业首位,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其战略定位,工信部 " 揭榜挂帅 " 重点扶持与 15% 所得税优惠、150%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首批 50-8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预计 2026 年上半年下达。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量子计算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拐点,国内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4 年中国量子计算市场规模达 28 亿元,2027 年将突破百亿元,2030 年有望飙升至 300 亿元,年均增速超 4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厚积淀。" 天衍 - 287" 由中电信量子集团与国盾量子联合搭建,核心芯片与 " 祖冲之三号 " 同根同源,后者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较超算快千万亿倍,综合性能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超导量子路线已成为国内技术攻坚的核心方向,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形成完整产业生态:西部超导的铌钛合金线材为量子芯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国盾量子主导硬件集成与系统调测,中科曙光的液冷技术优化低温运行环境,光库科技、腾景科技的高精度光学器件保障信号传输效率。这种全链条突破不仅降低了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更催生了显著的商业价值,如华工科技的量子点激光器芯片单价达 50 万元 / 片,2025 年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已达 25%。
量子计算的实用化落地正快速打开垂直领域应用空间。和众汇富分析,药物研发、金融建模、气象预测等领域将率先受益,全球范围内量子计算在药物分子模拟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 4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28.7%;医疗数据加密领域规模将从 150 亿美元增至 850 亿美元,增速达 25%。国内方面," 天衍 " 云平台已展现出强大赋能能力,与传统超算的 " 量超融合 " 模式使台风路径预测响应时间从 4 小时压缩至 17 分钟,新药研发周期缩短 60%。和众汇富认为,随着 " 天衍 - 287" 的开放服务,国内企业将在材料科学、金融风控等领域获得算力优势,推动相关产业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
资本市场上,量子计算产业链已形成清晰的投资脉络。硬件领域,国盾量子作为核心集成商,深度参与 " 天衍 - 287" 项目,同时向海外交付 25 比特整机,展现国际化竞争力;材料环节,西部超导的低温超导线材通过 " 祖冲之三号 " 技术验证,占据垄断地位;配套设备领域,中科曙光的量子计算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 150%,福晶科技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市占率超 50%。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量子计算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市场空间持续扩容,具备技术壁垒与订单落地能力的企业将长期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量子科技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谷歌 " 悬铃木 V4"、IBM " 北极星 " 等机型加速迭代,摩根大通更是抛出 1.5 万亿美元十年投资计划。和众汇富指出," 天衍 - 287" 的建成不仅让中国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实现 " 跟跑 " 到 " 并跑 " 的跨越,更通过云平台开放形成国际技术竞合优势,为国内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参与全球分工的契机。未来 5-10 年,随着量子比特数提升与纠错技术成熟,量子计算将重构 AI 芯片、商业航天、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竞争规则,而当前正是布局这一未来产业的战略窗口期,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有望催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