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向其全球数千家供应商下达指令,要求他们寻找中国以外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来源,最终目标是将供应链完全撤出中国。部分供应商甚至被要求在 2027 年前彻底终止与中国的采购关系。

图源:Facebook
供应链 " 去中国化 " 范围
据悉,此次供应链调整主要针对北美地区生产车型所使用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通用汽车更倾向于为北美产车型采购北美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但也对中国以外的非美国供应链持开放态度。
除中国外,这一指令还涵盖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多个因国家安全问题受到美国贸易限制的国家。
决绝行动背后的现实困境
通用汽车的这一战略看似决绝,却面临着汽车行业复杂现实的巨大挑战。
一辆汽车包含约三万个零部件,背后牵扯成千上万的二级、三级供应商。通用的要求意味着整条供应链的上游环节都需要重新配置。
中国在汽车供应链的多个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汽车照明、电子设备以及定制零部件的模具制造等。这些领域的供应链有些已建立了二三十年。
汽车供应商协会(MEMA)负责人科林 · 肖(Collin Shaw)指出:" 在某些领域,这些供应链已建立了二三十年,而我们却要在短短几年内切断它们。这绝非短期内能实现的目标。"
对零部件供应商而言,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既昂贵又复杂。
建立完整的新供应链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涵盖供应商遴选、产能建设、质量认证等多个环节。
而通用为部分供应商设定的 2027 年截止日期,仅剩两年多时间。
并非孤例的行业趋势
通用的举动并非孤例,而是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构的缩影。
福特、Stellantis、特斯拉也在跟进" 在哪里生产就在哪里采购 "策略,推动零部件向北美、印度、越南、墨西哥、日韩转移,加速供应链" 去中化 "布局。
但从当前有关进展来看,美国相关车企供应链 " 去中化 " 的进展并不顺利。
福特、特斯拉等企业正尝试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在相关地区建厂,通过与中国合作本地化等方式继续维持合作,以规避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