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房市场,完全变了天,好产品不再是 " 护城河 ",而已经开始变成 " 竞争门槛 "。
一直关注新房市场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两三年前还属 " 创新 " 的设计,如今已逐渐变成标配,而曾经属于顶尖豪宅的配套,现在已经在部分普通刚需、刚改类楼盘就能拥有。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度变革:产品 " 平权化 " 浪潮。
一、豪宅配套下放
这场产品 " 平权化 " 浪潮,彻底打破了 " 刚需 = 减配 "、" 改善 = 升级 " 的固有边界:昔日豪宅专属的大尺度、高规格大门,如今已成新盘标配,且功能性与实用性更强;
曾经只为高端项目专属的退让式酒店落客平台,正被越来越多普通楼盘采纳;" 无会所不豪宅 " 的旧时定律,已悄然转变为 " 无会所不楼盘 " 的当下常态;
下沉庭院、架空层泛会所等过往的豪宅 " 创新设计 ",如今也纷纷走进普通楼盘的销售说辞,成为配套的一环……

二、景观园林化
景观打造的 " 平权化 " 更是肉眼可见的升级。
以往刚需盘的绿化,多是 " 简单种树 + 铺草皮 " 的粗放模式,能有个小广场、几棵行道树就已算合格。
而现在,即便是刚需项目,也开始追求 " 园林化 " 设计。
不少楼盘会打造中轴水景、主题景观组团,种植丛生乌桕、银杏、落羽杉等兼具观赏性与层次感的苗木,甚至引入全冠移栽技术,让小区交付时就能呈现枝繁叶茂的成熟园林质感。

三、户型 " 平权 "
当然,这场产品升级并非房企被动应对竞争,政策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今年流行的架空停车、抬地设计、高得房率户型,以及四代住宅、庭院露台等配置,正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
若说大门、会所等配套多是感官提升,政策引导下的户型 " 平权化 ",才是普通购房者的实在福利。
居住面积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面积低于某个特定区段时,其功能性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而高出某个面积段,增加的面积只是在提升生活的舒适度,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功能。比如在 200 平基础上加个 30 平,肯定不如在 70 平的基础了加上 30 平来的实用。

新计容政策大幅提升得房率,叠加改善级配套下沉,让刚需户型也能实现 " 既要又要 ",三玻两腔系统窗,隔绝喧嚣;专用晾晒阳台,兼顾实用与会客体面;储藏室、入户玄关搭配创新 "S 墙 ",将小户型收纳潜力拉满;
3 米及以上层高,拓宽立体空间;一梯一户、全明电梯厅,已然下沉至百平以下户型;而对刚需户型来讲,没有什么比双卫更实用的设计,合肥最新的楼盘 94 平已经可以做到。

值得点赞的是,越来越多楼盘增设清水样板间,相比华丽精装样板间,更直观体现装修标准,让购房更安心。

四、架空空间
社区会所由于运营成本高,其实并不太适合物业费较低的普通小区,一楼架空层的泛会所相对更加实用。
最近两年架空层份量越来越重,变化也越来越大。
首先是功能越来越丰富,比如很多楼盘开始建设自习室、读书馆、游乐场、棋牌室、健身空间等等;其次是全封闭设计渐成主流,配备空调后实用性大幅升级。

此前踩盘铂悦庐州府时,物业经理便提及,使用率最高的正是全封闭带空调的阶梯教室。物业举办社区活动、小业主举办生日派对等,这里都是热门之选。

五、未来期望
让人欣喜的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有房企在改进。
比如楼层隔音,虽然和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看不见摸不着,一度被有意或无意忽略,现在也有楼盘开始增加隔音棉、规划同层排水来减少噪音影响。
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楼盘在这些看不见、但超实用的地方多多下功夫;

▲楼板隔音

▲同层排水
再如车位,有楼盘在车库规划储藏柜、有楼盘增加车库占比、有楼盘增加洗车间或地下中央车站等等,都提升了功能性和实用性。
当然,接下来加大一下车位尺寸很有必要,新能源时代汽车越来越大,现有车位大小确实有点慢慢跟不上时代了。

▲地下储藏柜
至于四代宅,下图是成都某四代住宅 81 平户型,加上露台面积达到约 120 平左右,刚需 + 四代住宅也是很好的组合。
合肥目前只有两个,面积都在 200 平以上,随着大面积市场逐渐饱和,后期如果再开发四代住宅产品,将面积段进行一些下放,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成都第四代住宅

▲广州 82 平第四代住宅户型
总体上看," 平权化 " 逐渐消解居住资源鸿沟,从前高价难觅的优质配置,现在预算有限也能轻松拥有。不过如何在配置上做取舍、平衡成本和售价,也是开发商要面对的问题。
部分历史原创文章(点击标题查看):
部分踩盘文章(点击标题查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等 ····
PS:很多粉丝没有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你们的支持是班长的动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