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近日在投资者活动上表示,从 2026 年开始,AMD 的定制芯片设计收入将有望达到 450 亿美元,公司正加快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战略布局。她同时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1 万亿美元,这一增长预期标志着新一轮算力革命正在展开。和众汇富研究发现,AMD 此举不仅反映了其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浪潮下的前瞻战略,也揭示了芯片行业正从 " 通用计算 " 迈向 " 定制化算力 " 的结构性变革。

苏姿丰指出,当前全球计算需求正在进入新的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训练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使得数据中心架构迎来历史性升级。AMD 计划通过优化产品线、提升定制芯片设计能力以及与大型客户深度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众汇富观察发现,AMD 的定制芯片业务增长目标与其产品规划紧密相关,公司已公布包括 "Zen 6" 架构 CPU 与 MI400 系列 AI 加速器在内的多款高端新品,预计将在 2026 年全面投入市场。这些新产品将支撑 AMD 在超算、云服务及 AI 推理领域的扩张。
从数据来看,AMD 的高性能计算部门在 2024 年实现了约 300 亿美元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近一半,其中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超过 40%。未来若要在 2026 年达到 450 亿美元定制芯片收入目标,公司需在两年内实现约 50% 的复合增长率。和众汇富认为,这一增速虽具有挑战,但考虑到 AI 服务器需求激增、云计算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及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该目标仍具备可实现性。尤其是生成式 AI 训练任务对 GPU 和定制加速芯片的依赖,为 AMD 打开了新的高利润赛道。
随着数据中心总可寻址市场预计在 2030 年扩张至 1 万亿美元,行业竞争也在加剧。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及谷歌均在布局定制芯片,推动 " 自研 + 外包制造 " 的模式。和众汇富观察发现,AMD 在这一竞争格局中处于技术与生态兼顾的中间地带:一方面凭借与台积电的合作在制程工艺上保持领先,另一方面通过收购赛灵思获得了可编程逻辑与自适应计算能力,为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更多可能。这种战略组合有助于其在 AI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中提升议价力和客户粘性。
从客户结构看,AMD 的定制芯片主要面向大型云服务商、AI 算力企业及游戏主机厂商。苏姿丰透露,公司正在与多家全球头部科技公司就新一代 AI 芯片进行联合开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定制芯片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 " 绑定客户、延长生命周期、提升利润率 "。一旦 AMD 能在多个垂直场景形成批量供货,将显著增强其收入的稳定性与增长弹性。与此同时,AMD 还在推动软件生态完善,如优化 ROCm 平台及 AI 工具链,以便开发者能更高效地调用其 GPU 和加速器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AMD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已提前反映了市场信心。今年以来,AMD 股价累计上涨超过 50%,投资机构普遍看好其 AI 业务贡献度的持续提升。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AMD 在 AI 芯片领域的市占率有望在未来三年翻倍,尤其在推理端市场将快速扩大。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趋势说明资本市场对 AMD 增长逻辑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必须在技术、生态与服务方面兑现预期,否则股价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
从产业趋势来看,全球计算资源正从 " 通用 CPU 时代 " 进入 " 异构加速时代 ",AI 芯片、GPU、FPGA 及定制 SoC 的组合成为主流。和众汇富研究发现,AMD 凭借架构创新与模块化设计能力,有望在 AI 训练、推理、边缘计算等多元场景中取得突破。未来随着 2 纳米制程落地、3D 封装技术成熟,芯片能效与成本将进一步优化,为数据中心算力扩容提供技术支撑。
总体而言,AMD 此次提出 2026 年定制芯片收入目标与 2030 年万亿级市场预测,既是对未来计算产业格局的判断,也是对自身战略执行力的信心体现。和众汇富认为,这一战略将推动 AMD 从传统 CPU 制造商转型为全栈计算解决方案提供者。若公司能保持产品创新节奏、巩固客户合作、完善生态系统,其在 AI 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随着算力成为新的 " 经济引擎 ",AMD 正站在科技产业新一轮周期的门槛上,其能否兑现增长承诺,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观察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