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昨天
创四年最好“战绩”,第十七个天猫双11的变与不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天猫双 11 迎来了第十七个年头。

自 2009 年首次举办以来,这个起源于淘宝商城的购物节已经从简单的促销活动演变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盛事。

回顾历史,2009 年首届双 11 其成交金额不过 5200 万元,而近几年,双 11 的全网全周期成交额已突破万亿规模,成为衡量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

十七年间,双 11 不仅见证了电商行业的狂飙突进,也折射出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向品质追求转变的历程。

2025 年,在天猫双 11 收官之际,平台交出了一份 " 四年来最好增长 " 的成绩单,剔除退款后成交额创下新高,近 600 个品牌成交破亿,超 3 万品牌增长翻倍。

热闹的大促背后,是淘宝天猫在过去一年中围绕 AI 技术、即时零售、品牌扶优等战略的深度重构。

时间拉回到十七年前,或许没有人会想到,一个起源于大学校园 " 光棍节 " 的营销活动,会成为改变中国消费生态的商业奇迹。

2009 年 11 月 11 日,淘宝商城的团队为了提升平台知名度,试探性地推出了全场五折促销。虽然那场活动仅有 27 个品牌参与,但最终创下了 5200 万元的成交额,意外地为中国电商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从这一年开始,双 11 就像一列不断加速的列车,载着中国电商行业驶向未知的远方。

资料显示,2009 年后的几年双 11,其成交金额呈几何级增长:2010 年 9.36 亿元,2012 年 191 亿元,2015 年 912 亿元,2018 年突破 2000 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平台技术能力的迭代、物流体系的完善、品牌参与度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心智的深度养成。

随着成交金额的大幅增长,双 11 逐渐从 " 天猫的双 11" 发展为 " 全网的双 11",每年的这个时间段也成了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增长节点。

然而,过去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到达顶峰,电商也一度陷入存量竞争,复杂的促销规则让消费者疲惫不堪," 低价内卷 " 让品牌商苦不堪言,流量红利的消退让平台陷入增长焦虑。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淘宝天猫开始重新思考双 11 的本质:在 GMV 的冲刺的基础上,双 11 是品牌一年一度重要的经营节点,更应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信任的契机,所以 2025 年的双 11 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再只是数字的竞技场,更成为电商行业探索未来出路的一次重要实验。

今年,天猫双 11 的成绩单令人眼前一亮:近 600 个品牌成交破亿,超 3.4 万个品牌实现翻倍增长,406 个新品牌拿下趋势品类第一。

另外,易观分析数据显示,今年没有继续提前的情况下,双 11 全阶段,淘宝天猫在五家主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达到 50.1%。

久谦的数据也显示,双 11 第一阶段,淘宝在服饰、美妆等优势类目继续保持主导。

可以说,双 11 依然繁荣,而天猫依然是双 11 的主场。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 11 底层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首先,是 AI 带来的流量变革。

过去一年,淘宝天猫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I 技术在整个电商生态中的全面落地。

在传统电商时代,搜索依赖于关键词匹配,无法理解用户自然语言,由于平台中有上亿件商品,消费者想要在 " 商品海 " 中找到心仪之物并非易事。

淘宝曾公布,平台每天会收到 1 亿个模糊的搜索需求,比如 " 拍照好用的手机 ",或者 " 女朋友过生日送什么礼物 "。如今,AI 万能搜和 AI 帮我挑等智能工具,让这样的模糊需求也能得到精准解答。双 11 期间,AI 红包带动品牌日均下单用户数增长 86%,智能客服为商家日均降本 2000 万元,这些数据印证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率革命。

其次,是即时零售带来的场景变革。

今年天猫双 11 的最大变化,无疑是淘宝闪购的全面参与,这标志着双 11 正式进入 " 远近场融合 " 的新阶段。

今年 4 月,淘宝 " 小时达 " 升级为 " 淘宝闪购 ",5 月全量上线,这一调整看似只是业务升级,实则是淘宝从 " 远场电商 " 向 " 大消费平台 " 转型的关键一步。数据统计显示,在全面升级后,截至 8 月 29 日,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已达 1.2 亿单,月度交易买家数突破 3 亿,带动手淘 8 月 DAU 增长 20%。

双 11 期间,闪购成为品牌增长的超级增量。数据显示,淘宝闪购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超 2 倍,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 9 月增长了 198%,更重要的是,淘宝闪购还完成了 " 即时流量 " 向 " 电商增量 " 的高效转化。

从上述各种数据来看,随着淘宝闪购的全面参与,即时零售正在成为品牌增长的新引擎。

最后,是平台的扶持原创品牌策略带来的消费升级变革。

2025 年,天猫明确提出 " 扶优 " 战略,资源向优质品牌与原创商家倾斜,对品牌商家加大激励投入,并升级了支持新品打爆、新品牌成长的机制。

从目前来看," 扶持优质原创品牌 " 的战略导向带来了显著成效。今年双 11 期间,406 个新品牌拿下趋势品类第一,26 个新品牌成交破亿,14246 款新品成交破百万。入驻仅一年多的 " 十个勤天 " 登顶 IP 周边品类,入驻两年的 " 许翠花 " 拿下木薯猫砂第一。

在 " 扶优 " 战略的背景下,天猫简化大促玩法,取消复杂的满减规则,改为 " 官方立减 85 折起 " 的直降方式。

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却深刻反映了平台从追求短期 GMV 到注重长期价值的理念转变。另外,在 " 扶优 " 战略的背景下,会员经济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88VIP 会员规模已达 5300 万,这些核心用户的人均年度消费金额是非会员的 9 倍,在今年双 11 的日均下单购买人数同比增长 31%。

数据还显示,在天猫双 11 期间,铂金及以上大会员的复购率高达 44%,这种高黏性的用户关系,为品牌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基础。

展望未来,无论是天猫还是整个电商行业,双 11 的进化之路仍将继续。在技术、模式等多层面,电商行业都面临新变革。

此前,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曾提出 " 超级人工智能 ASI" 目标。而电商是离 ai 最近的行业之一,淘宝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 ai 应用场景,其中可探索的空间很大;国信证券预测,到 2030 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 3 万亿,这将彻底重构 " 人货场 " 的关系;北大国发院的 CBI 指数显示,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需求持续上升,品质消费将成为主流。

十七年,是一个成长与成熟的节点。天猫双 11 的变化,是从数字崇拜到价值深耕的转变,是从流量厮杀到生态协同的升级,是从消费狂欢到理性繁荣的回归。而不变的,是它对创新边界的持续探索,对消费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商业未来的敏锐洞察。

正如天猫总裁家洛所言,今年双 11 实现了 " 四年来最好增长 "。但这个 " 最好 ",不只是数字的最大化,更是质量的最优化、价值的多维化和生态的良性化。

总结而言,在这第十七个年头,天猫双 11 的变,是技术、场景与战略的迭代;不变,是对消费本质的洞察——无论模式如何演进,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始终是电商的初心。在 AI 与即时零售的浪潮中,天猫双 11 正书写新的章节。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双11 天猫双11 淘宝 天猫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