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8小时前
港股年底大概率震荡巩固,明年依然有机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港股行情其实表现还可以。我看了一下我管理的港股科技 ETF(513020),今年已有大概 45% 左右的收益,这个表现是不错的。当然,要是跟通信 ETF(515880)这类收益更高的产品比,大家可能会觉得收益有点寡淡。这就像不患寡而患不均,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就会觉得这个表现没那么突出。

但实际情况是,今年港股行情是先起来的,至于行情从哪个板块启动,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创新药行情去年年底就已经发端,核心是 BD 的销售,也就是我们将研发的成果,非常好的知识产权卖到海外,赶上美国面临 " 专利悬崖 " 的问题。

什么是 " 专利悬崖 " 呢?美国大量药品专利多为早年申请,如今陆陆续续到期,这些专利到期后也不叫不能用,但是会被他人仿制。要知道,以前只有原研企业一家生产,仿制企业出现后就会有很多家仿你,市场会迅速饱和,并且仿制药价格肯定更低,因为仿制药企业就没有高额研发成本投入,所以原研企业的利润会大幅下滑,亟需新专利来支撑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这就是 " 专利悬崖 ",即原有专利到期后,企业业绩会大幅滑坡。

而中国的优势可太完美了,我们有大量工程师和药厂,能够持续研发生产出新型药品专利。但国内当前正推进医保控费及医保谈判等等工作,所以这些治疗癌症的药物因为前期研发投入高,价格较高,在国内的预测销售情况可能不好,刚好可以与美国的需求匹配。

大家别觉得这事不好,换个角度想:我们先把这类药品卖到美国,这些企业能活下来,且将成本先摊在美国市场后,未来有机会一定会回到中国市场销售。所以这类药品相当于先到美国市场试一试,让当地患者先用起来,这恰好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的 " 金风玉露一相逢 ":我们有药品专利,他们缺药品专利,因此创新药行情一下就起来了。而这波行情中,港股创新药板块率先启动,因为港股有很多创新药企业,以前 A 股的上市条件比较严格,一些营收不佳、尚未形成盈利的药企会先到香港上市,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带动了港股这波创新药行情。

后来到了今年二月份,DeepSeek 推出后,整个互联网企业,包括部分逐步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再到后来的新能源企业,都陆陆续续崛起,因此港股科技板块今年可谓异彩纷呈:年初由创新药开启,之后互联网大厂、再到新能源板块轮番表现。

今年我也关注了港股科技相关的几条指数,包括我管理的港股科技 ETF(513020)所跟踪的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港股互联网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这四条指数均与科技板块高度相关。其中,我们港股科技 ETF(513020)跟踪的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表现最好,我仔细分析了原因,核心在于四条指数的行业覆盖不同:港股互联网指数较为纯粹,主要覆盖互联网大厂;恒生科技指数今年表现不如港股科技相关指数,重要原因是恒生科技指数的行业分类中没有医药板块,因此不包含创新药,而今年创新药是非常重要的主线,所以它有点跟不上;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与我们港股科技 ETF(513020)跟踪的指数表现非常接近,但它不包含通信设备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因此,我们港股科技 ETF(513020)的表现整体更好一些,因为它里面通信设备、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车这几个今年表现比较好的板块都包括了。

我们也看到,这些板块轮番表现后,正如刚才提到的,从十月初开始,港股进入震荡阶段,但 A 股仍在延续行情。到了十月底、十一月初,A 股触及了 4000 点,所以两地的行情大概错位了一个月左右。我感觉这个问题并不大:港股行情比 A 股稍早启动,也稍早进入震荡阶段,A 股则略有滞后,整体来看问题不大。

港股是个很有意思的市场,它规模相对较小,并且是离岸市场。它的基本面与中国内地经济紧密相关,因为有大量中国内地企业在港股上市,二者无法分割。但作为离岸市场,它也会受海外流动性的显著影响,而海外流动性的收缩与宽松,主要受美联储影响。因此,我们会看到,海外的风吹草动,包括美联储政策变动、海外市场波动,都会对港股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十月初之后,诸如美联储降息预期出现分歧等事情,再加上美股 AI 泡沫争议,最近这事在美国闹得不可开交:有大空头在做空英伟达,还有帕兰蒂尔公司,这是一家在 AI 领域颇具名气的数据公司,所以其实大空头是在做空整个 AI 板块。

当前 AI 领域争议较大的有两个点:一是没有大规模应用能够落地,这些科技大厂一边在加大 AI 领域的资本开支,一边心里其实苦哈哈的,毕竟这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要知道,从 2023 年、2024 年到 2025 年,他们已经连续三年高速增长投入,却还没看到能快速盈利的明确希望,商业模式尚未完全跑通;二是有指责称这些大厂通过延长折旧年限、降低折旧的方式虚增利润,这也成为部分资金做空美股 AI 泡沫的依据。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暂时还不算特别大,后续还会聊到 AI 这条主线,我们再展开细说。

回到港股话题,今年港股就是这样,年初板块轮番表现,所以它比 A 股早启动,也稍早进入震荡阶段,这是正常现象,毕竟它除了受 A 股影响,还受美股影响。

年末之际,我们觉得港股短期再大幅上涨也不太现实,但明年和 A 股一样仍然有机会。为什么短期上行可能性不大?刚才我们聊 A 股时提到,十一月、十二月 A 股调整的概率比较大,大概率处于震荡调整、巩固的阶段,美股当前情况也基本类似。美国政府现在处于停摆状态,我从来没见过政府停摆这么长时间,这已超出我们的认知和预期,还导致美国流动性紧张。美国政府仍在发债,资金已到账,但因政府停摆钱花不出去,进而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这些事真是 " 活久见 ",只能说只要活得够久,什么都能见到,这就是当前美国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

在这些问题短期没有解决、且鲍威尔已表态十二月倾向鹰派的背景下,除非十二月真的降息,否则港股短期内出现上行的概率不大。除非十二月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美联储一反常态突然转变态度宣布降息、美国政府恢复运作且经济数据促使其紧急降息,否则年底港股上涨概率不大,大概率和 A 股一样,处于震荡巩固调整的阶段。

美股当前也进入了震荡阶段,我看了一下纳指今年的涨幅也不高,大概 20% 左右,还不如今年以来涨了 45% 左右的港股科技 ETF(513020)。因此我们认为,港股明年仍有机会,但年底这两个月,除非十二月美联储果断降息,否则十一月、十二月港股大概率也是震荡调整的状态。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 ETF/LOF 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 / 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专利 港股 美国 互联网 etf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