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网 19小时前
新能源车险千亿赛道的机遇与破局 ——京东跨界造车的启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周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总监

编者按

近期,京东集团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的普惠型新能源汽车埃安 UT super,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在车电分离模式的支撑下,该车 4.99 万元的购置成本与 8.99 万元的整车售价,大幅低于市场此前的价格区间,将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模式争议推向了舆论焦点。

京东此次跨界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车企重资产投入的风险。其核心竞争力源于自身在用户数据积累与平台渠道方面的深厚积淀,通过将这些优势植入汽车产业链,构建起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针对这一模式,市场形成了鲜明的观点分野:质疑方的核心担忧集中于京东缺乏整车制造的核心经验,认为其未来若走向重资产转型可能引发现金流压力;支持方则高度认可其线下生态布局的价值——依托 3000 余家线下门店,京东已构建起完整生态闭环,这一模式被认为能够精准破解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路径。

一、京东跨界造车的产业协同逻辑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核心环节的专业分工与能力协同。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三方基于自身核心优势,为普惠型车型的成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京东:渠道与生态构建的枢纽

京东的核心价值集中在用户触达与服务生态搭建。其覆盖全国的 3000 余家线下门店,形成了深入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实体网络,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的问题。

依托京东 APP 的亿级线上流量入口,实现了车型信息精准推送、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在此基础上,京东整合自身金融与保险合作资源,搭建 " 线上咨询 - 线下体验 - 金融分期 - 保险投保 " 全链路服务闭环,打通用户购车到保险的 " 最后一公里 "。

2. 广汽集团:制造与交付的坚实后盾

广汽集团凭借二十余年深耕汽车产业的经验,已形成成熟的整车研发体系与质量管控标准。其百万辆级的产能规模,更是解决了普惠型车型 " 订单暴涨但交付滞后 " 的行业痛点,确保上市首月 3 万辆订单能够高效落地,避免用户等待周期过长导致的需求流失,为市场口碑积累提供了制造支撑。

3. 宁德时代:核心技术的引擎

宁德时代以 CTP 4.0 电池技术为埃安 UT super 赋能,不仅实现了长距离的续航里程,通过快充技术解决了用户充电时长问题。其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为车电分离模式下 4.99 万元的超低购置成本提供了可能,从技术层面夯实了车型的普惠属性。

这种 " 科技平台 + 整车制造 + 核心零部件 " 的跨界融合,本质是汽车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协同。随着这类普惠型车型的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与用户需求愈发多元,传统车险体系的适配短板日益凸显,为新能源保险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与广阔空间。

二、新能源车险的机遇与结构性矛盾

普惠型新能源汽车的密集投放,正加速重构汽车市场的用户结构与风险特征。新能源汽车已从 " 可选消费 " 变为 " 主流选择 ",市场替代效应愈发稳固。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也让新能源车险的短板暴露无遗,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1. 新能源车险的风险载体变化

燃油车时代以 " 碰撞维修 " 为核心的风险逻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失效,其风险重心已转移至动力电池的衰减与故障。然而传统车险的保障设计未能同步迭代:对电池的覆盖仍多集中于 " 交通事故等意外损坏 ",自然衰减、充放电异常这类高频风险场景却完全缺位。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 " 价值心脏 ",是整车成本的核心构成——部分主流车型的单块电池更换成本已超数万元。这种核心资产保障的缺失,不仅让车主直面高额经济损失风险,也让保险公司在赔付责任认定上陷入被动,双方均暴露在未被覆盖的风险敞口之下。

2. 新能源车险损失机制亟需升级

新能源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如 L2 级辅助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逐年上升,大量事故存在责任划分争议。传统场景的责任体系难以应对 " 人、车、系统 " 的边界问题;同时,传统车险仍以 " 车辆属性 " 为定价依据,保费差距远无法匹配风险差距,形成 " 高风险低保费 " 的倒挂。这些问题叠加,导致行业综合成本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高保费、高赔付 " 的恶性循环既限制了险企盈利空间,也削弱了用户投保意愿。

3. 新能源车险保费难以覆盖成本

虽然新能源车险赛道极具发展潜力的,但 2024 年该业务却整体面临承保亏损局面。新能源车险的车均风险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险,保费却仅略有上浮,未能跟上风险成本的上涨幅度。这一现象直指核心问题:当前保费水平难以覆盖实际风险成本,产品定价与真实风险水平已出现明显错位。

三、学术指引 - 论车险定价模式的转型方向

针对新能源车险面临的适配性难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周道许主任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车险发展机遇、挑战与创新趋势》专题演讲中,提出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观点指出,智能网联技术的广泛普及,正推动车险业态从 " 以车为核心 " 的传统保障模式,向 " 人 - 车 - 数据 " 一体化的新型保障范式转型。

其一,服务模式创新。保险公司应充分依托智能汽车生成的海量运行数据,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实现基于实时驾驶行为数据的动态化定价;同时,借助智能检测技术优化事故识别与快速理赔流程,显著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保障体验。

其二,合作模式创新。保险公司需与汽车制造商、科技企业等产业链主体建立深度跨界协同合作机制,联合开发适配智能汽车技术特性的创新保险产品,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其三,管理模式创新。保险公司应运用新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合规采集与使用,有效应对智能汽车带来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

周道许主任明确提出行业转型的方向:以精准化管理破解理赔风险难题。通过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与驾驶行为数据,保险公司可快速响应事故场景,精准界定事故责任,部分场景下甚至能够实现风险预警与事故预防。此外,依托大数据分析识别高风险驾驶行为,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整体赔付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探索 - 数据驱动的差异化体系构建

尽管新能源车险赛道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行业面临的承保亏损现实挑战亟待破局。在此背景下,头部保险机构率先启动实践探索,以 " 数据 + 场景 " 为核心重构保险保障与服务体系,破解行业困局的具体实践路径。这些机构通过智能汽车的车联网,实时采集包括行驶里程、急加速频率、电池健康状态、充电频率在内的核心数据,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推出差异化保障方案。

某头部保险机构的数据显示,此类数据驱动的精准承保模式已初步显现成效:客户满意度提升 40%,无效保障成本下降 25%。该实践不仅助力保险机构实现 " 风险可控、成本优化 " 的经营目标。该模式有效满足了用户 " 保障精准、性价比高 " 的核心需求,为行业走出 " 高风险、高赔付 " 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未来车险竞争核心已从 " 销售标准化产品 " 转向 " 提供定制化风险解决方案 "。以数据捕捉用户真实需求,以场景化服务匹配差异化风险,以动态定价平衡保障与成本。京东跨界造车与埃安 UT super 的普惠化尝试,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价值深耕 " 的重要标志。率先转型的保险主体,更易把握新能源车险千亿机遇,在产业变革中确立核心引领地位。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京东 新能源 广汽集团 宁德时代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