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家正在走向全屋智能时代,家电企业的生态战也已经悄然打响。
11 月 11 日,刘醒决定给新家的儿童卧室购买一款美的品牌的 "AI(人工智能)空调 ",这台空调最吸引她的是 " 能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这一功能可以解放她大约半小时的 " 哄娃 " 时间。
同一时间,程斌趁 " 双十一 " 优惠活动,下单了一款华为品牌具有视频通话、远程看家功能的电视机。在程斌看来,华为并不是他最初购买电视机的首选,让他改变主意的是父母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摄像头以及自己使用的智能音箱等都是华为品牌。他认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在同一个系统内操作、查看 " 幸福一家人 " 所有联网设备的实时情况。
刘醒与程斌的选择,正是家电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战场: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如美的集团(000333.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尔智家 ( 600690.SH ) 、海信家电(000921.SZ)等通过发展 AI 技术、拓宽产品线、出海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凭借已形成的智能生态优势,加剧了家电市场的竞争。
智能化期待
过去一周,经济观察报记者相继走访了美的智慧家、董明珠健康家、华为智能生活馆、小米之家、海尔智家以及苏宁易购等销售门店。
据记者了解,前述主流家电品牌均已有自己独立的智能系统,不少取名为 " 小某 ",例如小爱(小米)、小美(美的)、小艺(华为)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家电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进步明显。
"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比较笨,现在越来越聪明了。" 一位美的智慧家的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匹配 AI 语音功能的产品多为该品牌的高端系列。
以广州同地段董明珠健康家、美的智慧家的空调产品来看,立式空调具备 AI 功能的均在 1 万元售价以上,但 " 美的系 " 旗下有小天鹅品牌可以提供大约 5000 元左右的同类产品,海尔智家的同类产品价格居中约 8000 元左右。
另外,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在美的智慧家、海尔智家以及华为生活馆咨询时,多数销售人员在介绍 " 全屋智能 ""AI 功能 " 时表达得很模糊,尤其涉及到具体功能时往往 " 搞不清楚 ",需要临时呼叫专业讲解员。
一位美的空调的销售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虽然智能化、"AI+" 已经是家电产品的明确趋势,但线下销售者咨询的还是较少,尤其受限于预算有限,全屋智能的推动者大多是高端客户。他同时表示,家电产品的智能程度对大众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非常明显,尤其 AI 语音功能对儿童、老人都很友好,从过往经验来看大众消费者对新技术得接受程度还是会比较高。
当天,一位选购家电产品的消费者王女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她目前居住在广州一套 90 平米的房子,家电产品主要在过去两年必要时购买。以王女士家购置的家电为例,国外厂商主要包括西门子(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三星(电视机)、松下(宠物智能喂食器)、宜家(灯具);国产厂商则主要包括格力(空调)、美的(空调以及多款小家电)、海信(旗下科龙空调)、小米(电子秤)、百度(智能音箱)、智能手环(华为)等。
王女士说,过去两年,她能感受到自己消费习惯在发生改变。比如,在家电产品选择方面,她从 " 迷信 " 国外厂商变成被国产品牌 " 征服 ",以及对新产品的智能化期待也越来越高。
王女士认为,自己看似消费 " 降级 ",但其实生活品质并没有太大变化。" 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有些想法改变,更务实了。" 她说。
" 最近想买扫地机器人,正在等广东的‘省补’下来,想把家里的灯、窗帘加入智能系统,方便手机、语音控制。" 王女士说,她现在主要受困于各大厂商系统之间的 " 不兼容 ",而破解方法又相对复杂。
新互联趋势
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探访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时注意到,除了大众熟悉的家电产品正在从 " 单品智能 " 走向 " 全屋智能 ",车与家的互动也已经开始。
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美的全屋智能的核心是智能体 " 小美 AI",它构建起家庭主动智能的基础架构,整合室内空气环境、光影、安防等智能系统,通过感知、决策与执行的智能闭环,使家电产品正在从 " 被动响应 " 进化为 " 主动服务 "。
例如,过去用户说 " 小美,开空调 ",如今它会主动问:" 今天降温,需要把温度调高 2 ℃吗?"
" 真正的智能,是让用户忘记‘操作’这件事。" 上述工作人员说。经济观察报记者在该全屋智能实验室入户门处的显示设备看到,室内温度、湿度、本月用水量、用电量,以及洗碗机耗材量等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客厅、卧室涉及的几乎所有家电产品也均可以链接入网。
比如," 灯光 " 界面显示 153 盏灯亮、" 窗帘 " 界面显示 1 幅窗帘开," 空调 " 界面显示 7 台空调运行中,每个界面同时提供开、关选项。
另外,在 " 人车家 " 互联方面,美的全屋智能已经与比亚迪、华为、特斯拉达成不同程度的合作。
" 我们可以直接问(小美),我的车还可以跑多少公里,或者启动一键备车,将车内环境调整到舒适状态。" 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工作人员说,用户同时可以在车内告诉小美 " 我要回家了 ",当车辆行驶到距离家一定范围内,全屋智能系统就会启动回家模式," 进入之后不需要去开空调、开灯 "。
11 月 11 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广东佛山市一家华为智能生活馆亦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可以提供类似上述全屋智能的方案,所有使用鸿蒙系统的产品都可以接入上述方案。
" 入门级的全套方案大约预算在 10 万元以上。" 该华为智能生活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咨询客户主要还是在 " 单品智能 " 的阶段,全屋智能主要来自工程客户。
第三方咨询机构奥维云网在今年中发布的家电趋势调查报告称,用户对家电套购方式兴趣度非常高,其中比较感兴趣受访者占比约 44%,非常感兴趣受访者占比约 47.4%;2023 年至 2025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分别约 18%、约 24%、约 26%;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影音是发展最快的三大品类。
上述报告认为,在家电家居一体化趋势下,家电场景正在向智能家居互联生态进化。同时,未来的全屋智能家居在操作上将趋于无感化。
释放技术势能
上述报告显示,在家电领域,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创维、TCL 仍然是主流的头部企业,但家电行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拥抱泛家居生态是顺势而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数据亦显示,2024 年主要家电品类中,电视、空调、冰箱等传统大家电零售额占比达到六成以上,AI 与智能家居融合趋势加强。
11 月 11 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广东佛山一家位于核心商业区的华为生活馆注意到,该门店近期将陈列电视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的家电区域移动到了客流较大的区域,自此该门店的手机区、汽车区、家电区各占三分之一位置。
苏先生是广州聚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旗下负责 " 拎包入住 " 全屋智能项目的工作人员。11 月 12 日,苏先生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以其接触的案例来看,目前涉及全屋智能项目最多的是 " 美的系 ",其次是 " 米家 ",主要看客户家里使用的家电品牌的数量差异决定。
苏先生同时提到,国产家电企业最近几年在技术、品牌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基础功能其实都已经差别不大,主要看客户预算,因此 " 价格战 " 也很激烈。" 线下客户使用美的多,线上客户使用米家多,工程项目主要是格力。" 他说。
11 月 10 日,一家电视机厂商的国际市场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最近两年,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都是中低端价格的产品 " 卖得更好 ",但 AI 技术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
" 中国家电企业将不再仅仅依赖硬件制造获取利润,而是通过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奥维云网发布的《2025 中国家电零售与创新白皮书》表示,这种技术势能的释放,将重构全球家电产业竞争格局,也让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