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消费原创 / 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便宜的经济型酒店,正在悄悄消失?
最近半年,布丁、亚米两家连锁经济酒店,就因为生意不好做,先后退市。亚米酒店甚至是因为现金流紧张,无力支付年报审计费用退市。
经济酒店陷入经营困境,综合酒店集团也在有意减少手底下经济型酒店的比例。
过去五年,锦江、首旅、华住三巨头扩张近 1.3 万家酒店,而在新增酒店中,经济型酒店只有不到 2000 家。
经济酒店开始消失,是因为那套 " 看入住率下菜碟 " 的调价模式不灵了。
酒店会根据入住率动态调价,做到 " 淡季少赚点,旺季补回来 "。但随着酒店供给越来越多,出行需求越来越弱的原因,酒店旺季提不上价了。
数据看得很清楚:在连锁酒店纷纷转向中高端的背景下,上半年,万豪、洲际、华住、锦江、首旅这几家,在中国的单房收益(RevPAR)全部不升反降。
旺季提价失效后,五星级酒店还能依靠餐饮、会议收入(这类收入占比达 20%-40%)回血,而纯依赖客房入住收益的经济酒店,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
雪上加霜的是,经济型酒店本身定价上限就低,当高端酒店价格承压后,还会进一步向下挤压经济酒店的生存空间。
长期来看,人口代际的变化,也会彻底改变酒店结构。
/ 01 /
经济型酒店正在消失
亚米董事会公告中的那句 " 公司经营相对困难,现金流紧张,无力支付审计费用 ",道出了经济型酒店的心酸。
自 2020 年起,亚米酒店已经连续四年亏损,2020-2023 年亏损额分别为 347.46 万元、313.08 万元、954.75 万元和 138.47 万元。
亚米酒店并非经济酒店败退的个例,7 月份,布丁酒店因利润微薄,填不上口罩期间的亏损,触发 " 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 " 红线,被交易所强制退市。
而在退市前,布丁酒店的经营状况也在持续恶化。2024 年其营收同比下滑 15.07%,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主打经济型的酒店集团在退市,综合性的酒店集团也在缩减经济酒店数量。
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过去一年,锦江、首旅、华住三巨头合计新增酒店 3400 多家,其中经济型酒店不足 600 家,占比仅为 17.6%。
拉长周期看,经济型酒店的压缩也由来已久。过去五年," 酒店三巨头 " 逆势扩张近 1.3 万家,而在新增的 1.3 万家酒店中,经济型酒店只有不到 2000 家。
三巨头体内的经济型酒店也不再是主流,锦江作为经济型酒店鼻祖,内部经济型酒店占比只剩下 27.6%。首旅体内经济型酒店占比不到 40%。
经济型酒店的败退可以从 " 口罩期 " 说起。
据《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2020 年 -2022,中高档及豪华酒店客房虽然减少了 31.1 万间,而经济型酒店,两年减少了 355.9 万间。
经济型酒店大幅缩水,是因为 " 口罩期 ",很多小型单体酒店消失。
单体酒店萎缩,自然会使酒店连锁化率大为提升。而对于连锁酒店来说,开中高档酒店显然比开经济型酒店更赚钱,于是出现了上文中酒店集团集体压缩经济型酒店的情况。
于是,口罩的推波助澜加上连锁酒店巨头的合谋,过去五年,酒店市场被洗了一遍了,经济酒店开始批量出清。
那为什么口罩期结束后,单体酒店没有卷土重来,酒店集团又为什么告别了过去以连锁酒店夺份额的模式?这要从酒店的收入模型说起。
/ 02 /
旺季的收入弹性没有了
有用户吐槽酒店们 "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个比喻虽然夸张,但很形象的概括了酒店的商业特征。
酒店的商业模型其实很像民航,即成本刚性,收入弹性。飞机起飞降落,燃油成本是刚性的,收入取决于旅客有多少。对酒店来说,太阳落下升起,房租和人力成本是刚性的,空出来的房间就成了损失的收入。
因此为了收益最大化,连锁酒店基本都有一套中央收入管理系统,基于入住率的实时变化,动态调节每日房价,最终形成消费者看到的报价。
这种实时变价也让酒店有了 " 淡季赚小钱,旺季多赚钱 " 的特点。例如,平常每晚 300 多的连锁酒店到了国庆有时能涨 3 倍到 1000 元左右。
但现在酒店旺季多赚钱的特征正在消失。影响酒店模型的核心经营指标是房间均价和入住率。
从入住率看,2024 年全国酒店数量已超 37 万家,客房供给恢复至 2019 年的 103%,但旅游人次仅恢复 89%。供给多了,需求少了,入住率必然下滑。
入住率下滑也意味着行业更不好在旺季提价了。上半年,万豪、洲际、华住、锦江、首旅在中国的 RevPAR(单房收益)分别下降了 2%、3.2%、3.9%、5.0%、5.7%。
考虑到,酒店集团都在增加中高档酒店占比,房价均价理论上是上升趋势,但如今集体下降的数据,大概率是因为酒店旺季难提价。
也有行业现象佐证这一点,包括绍兴新昌尊蓝山居、上海虹桥新华联索菲特在内的多家五星级酒店,都参加了 " 国庆不加价 " 活动。
旺季难涨价,意味着酒店的收入弹性变小,这对经济酒店的影响最大。
首先,经济酒店没有像高端酒店一样实现收入多元化。
中高端酒店大多有配套餐饮、健身,以及承接宴会活动,收入更多元。根据 " 济南市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 " 数据,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服务(含餐饮、会议等)收入占比能达到 20%-40%。
而经济型酒店,只提供一张床一顿早饭,缺少 " 服务 " 环节的附加值,收入几乎完全依赖酒店入住。
另一方面,经济型酒店本身定价上限低,当高端酒店价格承压后,也会向下挤压,经济型酒店正是最大的受害者。
根据行业人士说法," 像希尔顿欢朋这种投资单房在 24 万的酒店,卖价应该在 600 元以上,600 元吃不饱,卖 400 元就把亚朵打击了,亚朵本来卖四五百元,只能卖 300 多元,亚朵卖 300 多元,全季就得降。"
层层传导后,有些经济酒店甚至成本与收入倒挂,也就最终出现了布丁、亚米接连亏损的情况。这种情况既拦住了想入局的单体酒店,也劝退了连锁巨头以经济酒店抢份额的想法。
/ 03 /
人口代际变化,改变了酒店结构
一篇名为《便宜的酒店正在消失》的文章下,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 " 没事的,便宜的人口也在消失…… "
在酒店行业,住经济 / 便宜酒店的人数确实少了。
2023 年,华住体系内经济型入住率一度比中高端多出 11.1%,但目前两者差距微乎其微,一度不到 1%。而锦江收购中端酒店品牌维也纳后,已实现了中高端入住率对经济型的反超。
经济酒店的获客也越来越难,过去五年,布丁用来投流的推广费整体提高了近 2 倍,但同期营收增长 7%,进一步显示了经济型酒店需求的整体萎缩。
与之对比,主打中高端酒店的亚朵虽然获客投入也在增加,但取得的收入增速远好于经济酒店。2024 年亚朵销售费用虽同比增长 1 倍,但营收也同比大增 55.3%。
国人一向 " 节俭 ",为什么出现中高端酒店入住需求好于经济型酒店入住需求的情况?
和用户结构有很大关系。过去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客户是打工人,如下图所示,公司职员、个体 / 服务是经济酒店的核心用户。随着经济活动减少,经济酒店的客群受影响最大。相比之下,中高端酒店中休闲游、高端出行占比更高,受大环境影响相对小。

长期来看,人口的代际变化进一步压制了经济酒店需求。以 Z 世代为代表的新世代人群,其父辈赶上了经济腾飞的红利期,为年轻人提供了物质相对富足的成长环境。相对应的,这部分年轻人对品质、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这种代际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正使消费竞争逻辑从性价比转为质价比。反映在酒店行业,品质、价格结合度相对较好的中端酒店增长迅猛。《2025 暑期出游大数据洞察》报告显示,部分城市的中高端酒店预订量增长最快。
这种代际变化也正在改变酒店结构。先后将如家和华住送上市的季琦,曾发出预言:
" 中档酒店在未来十年会像过去经济型酒店一样席卷整个中国酒店业,席卷整个中国大陆,把这个行业重新洗牌,重新分配。"
新一轮酒店战争正在开始。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