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画家石至莹的画室时,托宾对着镜头挥手敬了个礼,顽皮地眨了一下眼睛。那一刻,他不仅是熟练操纵小说艺术的魔术师,也是他自己形容的," 一个最爱讲笑话的脱口秀演员 "。
在画室里,他长时间地凝视着一幅画作:" 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震动。" 他以艺术的极简类比文学的精炼:" 写作的时候,你不必解释角色的动机,不需要形容词、副词,只需描述事物本身。最难的是懂得在何时停笔,知道什么时候不做什么,什么时候‘留白’。"
阔别上海十年,托宾重返此地,他所热爱的仍是和读者们讨论写作,延续小说家和一座城、一群人的情谊。
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托宾走上 YOUNG 剧场的舞台,700 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掌声如雷,座中许多读者手捧翻旧了的《布鲁克林》《大师》和《魔术师》,也有人带着新近出版的《长岛》。

面对文汇报的镜头,他谈起创作,也谈起这次重返上海的感触。
" 在欧美,人们热衷于谈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悠久历史,而我看到这里在开放环境中的文艺复兴。" 他真诚地说," 中国正在形成一群充满好奇的严肃文学读者,他们关注世界,也在乎叙事的形式与角色的命运。" 这种成长中的阅读生态,让他感到一种极大的兴奋和期待:" 作为一名小说家,最幸运的莫过于看到读者一直在那里——他们在,而且越来越多。"
好几次,在分享会的尾声,他举起自己的相机,将台下观众的身影收录下来。上海,是他与中国出版人和读者结缘的地方,也是一位小说家愿意深情观察的 " 他乡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