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京东 2025 年三季度财报出炉了。一句话总结——京东的业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挺。
三季度,京东实现了 2991 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长 14.9%,超出市场预期。
其中,得益于多年投入建设的超级供应链,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市场地位持续增强,外卖等新业务稳步增长。
秋香发现,通过供给侧升级,推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此推动良性发展、破除内卷,是京东超级供应链的发力点,也是京东持续突破的关键点。
今年京东推出外卖业务,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现在做得怎么样了呢?数据统计,目前入驻京东外卖的品质餐厅已超过 200 万家;京东 11.11 期间,合作的 TOP300 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京东外卖上线首月增长了 13 倍。
新推出的自营品牌七鲜小厨主打 " 新鲜现炒 "、" 食材透明 " 等特色,不仅单量持续增长,其火爆流量还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过 12%。
再比如,今年三季度,京东的定制重磅新品数量达到去年的 5 倍,家电、美妆、3C 等品类定制重磅新品数量大幅增长。京喜自营正式开启 " 产业带厂货优选计划 ",将推动超 10 万家工厂转型升级。京东汽车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的 " 国民好车 " 埃安 UT super,也已正式开售。
很多人知道京东的供应链,是从它的物流能力上感受到的。但实际上,这份超级供应链能力,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物流、零售、外卖、产业带等各个领域发挥关键提效作用。
业内公认,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确实是很高的评价。但有一说一,这个评价并不夸张。
自 2017 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到今年三季度,京东的研发投入累计近 1600 亿元,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到 1743 亿元。
在持续坚定的研发投入下,京东打造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并应用到实际发展中。
比如,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在成功应对了京东 618、京东 11.11 等高峰实战考验后,已经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与应用阶段,目前,该系统在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多个核心城市的多种类型仓库实现落地。
随着 AI 技术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市场对于供应链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还要融入千行百业。
京东的超级供应链,可以说已经打了很好的样。它让那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农村的种植户、产业带的特色产品生产者、街头巷尾的餐饮门店,都能通过超级供应链公平地分享到产业和消费提升带来的红利,并且共同推动产业建设、消费发展。
供应链的发展本质,就是实现整个链条共同获益。未来,随着京东持续强化超级供应链,其有望助力更多产业、行业加速发展,让商业告别内卷、回归初衷,让消费体验保持纯粹美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