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如何彰显全球文明互鉴?在 17 日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八届年会特别会议:第二届全球文明倡议高级别对话上,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杨扬分享说,奥林匹克以赛事为载体、以体育为语言、以治理为框架,为文明共处、民心相通与国际合作提供了现实案例和可借鉴的治理智慧。
杨扬表示,在每一届奥林匹克盛会短暂的三周里,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年轻人,暂时放下差异,为了共同的奥林匹克梦想,在统一的规则下公平竞技,他们全力以赴追逐胜利,通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彼此拥抱、共同庆祝,他们在奥运村里比邻而居,这是我理想中世界的样子。
奥林匹克向我们证明,人类对和平尊重与友谊的渴望并非空想,而是可以真实的落地实践,奥林匹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蓝图,提醒我们通过构建一个普遍认同超越分歧的平台,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共处。
与此同时,奥林匹克多元的底色也在于重视民间交往,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赋能。奥林匹克历经百年的风雨,始终在动荡的世界中坚守着连接世界的使命。自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诞生首支难民奥运会代表队以来,体育为全球超过 1.2 亿的难民群体点亮了一束光,成为改善难民境地的有效路径。
此外,奥林匹克框架下,国际体育治理体现了多元共生。奥林匹克不仅是一场赛事,它更是一套运行百年的国际治理体系。奥林匹克的治理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守共同价值,完善规则体系,就能在分歧中建立信任,在差异中实现合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