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21小时前
五年奋进结硕果 实干笃行启新程 兰州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17 日,省政府新闻办 " 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 "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举行。" 十四五 " 以来,兰州市以 " 四强 " 行动特别是强省会行动为牵引,纵深推进 1139 工作部署,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答卷,展现出这座黄河之滨城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进轨迹。

强基固本: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GDP)从 2020 年的 2886.74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3742.3 亿元,人均 GDP 突破 8 万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 5.4%,稳进提质态势鲜明。投资结构更趋优化,累计实施固投项目 5795 个,工业投资年均增速 18%,民间投资占比达 33.8%;消费市场韧性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22 年的 1331.6 亿元回升至 2024 年的 1463.6 亿元,占全省比重 35.4%。财政实力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4.2%,稳定在 250 亿元左右。民生底色更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 50489 元、20018 元,年均增长 5.9% 和 8.1%,跑赢 GDP 增速。兰州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生产总值预计分别达 500 亿元、500 亿元、430 亿元,较 2020 年分别增长 2.12 倍、1.51 倍、1.47 倍,经济增长极作用凸显。

创新驱动:产业焕新激活新动能

创新是兰州发展的核心密码。这五年,兰州深化 " 兰白两区 " 建设,构建 "161" 科创体系,打造 " 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 "。12 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兰白张江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投用;首套国产重离子治癌设备打破国际垄断,碳 -14 核电池、氢能冶金等重大成果涌现,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 781 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 82.6%(较 2020 年提升 6.47 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 1090 家、1349 家,较 2020 年增长 60%、113%。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3+2"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西固化工园、新区绿色化工园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百强,高新区入围全国生物医药园区 50 强,有色金属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 6.3% 提升至 11.1%。数字基建提质,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千兆城市、数据要素 50 强城市(第 24 位)。服务业扩容显著,限上企业近千家(占全省半壁江山),旅游人数和收入接连突破 1 亿人次、千亿大关。

项目为王:硬核支撑筑牢发展根基

兰州树牢 " 项目为王 " 理念,向上争取政策资金 503 亿元,落地强省会 " 三张清单 " 项目 199 个、政策 226 项。宝方新材料、国家西北应急救援中心等 152 个重大项目建成,10 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实施 239 个。

招商引智成效突出。签约引进项目 1480 个、总投资 6326.2 亿元,吸引中国能源、字节跳动等 " 四个 500 强 " 及龙头企业 107 家。连续承办兰洽会,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超 13%,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城乡蝶变:全域统筹绘就新图景

兰州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建成区面积增至 417.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43.65 万,城镇化率从 83% 提至 86%。

交通网络更密。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等开通,铁路总里程 844 公里;中川机场三期投用(年保障 3800 万人次、30 万吨货邮),轨道交通 1、2 号线并网,日均客运近 40 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前列)。打通断头路 36 条,新增停车泊位 2.35 万个,获评全国 " 公交都市 "。

城市品质跃升。奥体中心、万达茂等地标崛起,改造老旧小区 2071 个、管网 1068 公里,六批次雨污分流工程完工。金城关、水墨丹霞成 4A 级景区,夜游黄河、兰山观景成网红打卡点," 黄河之滨也很美 " 响彻全国。乡村更和美,建成 49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 " 烟雨兰山 " 等实景,培育 141 个和美乡村," 兰派民居 " 点缀乡野。

改革开放: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兰州以改革破题、开放扩容。零基预算、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兰州黄河公司获 AAA 信用评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全国领先,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入列全国创新城市、四年全省第一," 清兰交易 "" 兰税捷办 " 经验全国推广。

开放步伐加快。新设外企 99 家,实际利用外资 2.87 亿美元。中川机场新开国际航线 50 余条," 四向六条 " 国际货运班列通达 22 国;国际陆港蝉联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开放 " 桥头堡 " 优势凸显。

生态优先:黄河之滨颜值更靓

兰州扛牢黄河战略首倡地责任,生态底色愈发鲜亮。

治水护河成效显著。建成黄河干流防洪治理等重点工程,整治 3022 个入河排污口,黄河干支流水质 100% 达标。

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火电钢铁超低排放改造、7710 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落地,今年空气优良率 85.9%(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

增绿添彩厚植生态。南北两山绿化 62 万亩,营造林及草原修复 124.55 万亩,森林覆盖率从 8.3% 提升至 10.6%,城市绿地率 40.76%、人均公园绿地 12.12 平方米。碳强度降 16%,清洁能源使用率超 45%," 双碳 " 实践走深走实。

民生为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兰州将 80% 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每年兴办 10 件实事,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就业更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38.63 万人、输转劳动力 116.27 万人。

保障更实。城乡低保、养老保险提标,医保参保 346.53 万人,职工门诊共济落地。

" 一老一小 " 更暖。街道养老中心全覆盖,建成 113 个老年助餐点(月均助餐 30 万人次);新增中小学学位 6.27 万个,16 所新校投用。

健康更优。19 家公立医院建设推进,市中医、口腔等医院投用,每千人床位数达 9 张。成功处置多轮疫情,最大程度守护生命健康。

社会更安。创成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示范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 十连冠 "。

记者 赵万山 实习生 陈嘉睿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黄河 兰州 gdp 有色金属 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