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 CEO 办公室,近来装了道名副其实的 " 高速旋转门 "。
11 月 13 日,一纸公告再次搅动市场:胡伟因 " 集团另有任用 " 辞去 CEO,而接棒者竟是京东物流的 " 开山鼻祖 " 王振辉。自 2021 年 5 月上市以来,这是物流板块的第三次帅位更迭,颇具戏剧性的是,兜兜转转,掌旗人又回到了起点。

更耐人寻味的是,人事震动与亮眼业绩恰好撞车。京东物流刚交出的三季度成绩单堪称 " 超预期答卷 ":551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24.1%,经调整后净利润 20.2 亿元,两项核心指标都越过了市场预期的红线。一边是高管席位的频繁轮转,一边是业务引擎的持续轰鸣,这家千亿物流巨头的发展密码,正待王振辉重新解读。
京东物流的 CEO 更迭恰似一场紧凑的接力赛,每一棒都烙印着时代使命。
2017 年,王振辉接棒时物流尚属集团业务部门,他带领物流剥离集团走向社会化运营,推出 " 京准达 "、落地无人仓与 " 亚洲一号 ",推动服务全面开放,却在 2020 年上市前夕因个人原因离场。接棒的 80 后 " 少帅 " 余睿晋升迅猛,38 岁便执掌物流板块,在行业竞争白热化阶段实现平稳过渡,但因缺乏标志性突破,于 2023 年 6 月以身体原因为由卸任。第三位掌舵者、" 京东老兵 " 胡伟深耕京东十余年,任内推动 " 灭霸 "" 登峰 " 等效率项目,加速 " 全球织网 " 并实现海外运营突破,最终在 2025 年 11 月因 " 集团另有任用 " 交棒,完成短暂接力。
尽管管理层频繁变动,京东物流的业务引擎却始终保持高速运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551 亿元的总收入中,两大核心业务形成 " 双轮驱动 " 格局:一体化供应链收入 301 亿元,同比暴涨 45.8%;快递、快运业务收入 249 亿元,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 AI 技术的 " 硬支撑 " 与集团战略的 " 强托举 "。
2025 年 9 月,京东集团 CEO 许冉抛出重磅规划:未来三年持续投入,打造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而物流正是这一生态的 " 核心试验场 "。她特别强调,"AI 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 这句话在京东物流的双 11 战场得到了完美印证。
第三季度,物流板块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 16%," 超脑 + 狼族 " 智慧体系全面发力:超脑大模型 2.0 累计调用 19 亿次,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规划了 1.3 次物流路径;24 座智狼仓实现全球最大规模部署," 智狼 " 机器人让分拣成本直降 50%," 飞狼 " 无人车配送效率提升 90%。更值得关注的是,9 月发布的 " 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 ",让 AI 从 " 辅助决策 " 的军师,变成了能搬货、能打包的 " 工兵 "。
政策红利也被精准捕捉,承接家电 3C" 国补 " 以旧换新政策后,近 40 万京东小哥带着 " 送装拆收 " 一体化服务下沉至 90% 县域,仅智能家电配送就带动相关营收增长 32%。
在快递行业 " 反内卷 " 的高压下,京东物流把宝押在了高时效、高价值市场,结果迎来了 " 甜蜜回报 "。
荔枝、牛羊肉等生鲜品类寄递量大幅增长,双 11 期间大闸蟹寄递单量直接翻倍,全程无人化接驳技术让这些 " 娇贵货 " 的损耗率降至 1% 以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集团的 " 输血 " 也从未间断。京东集团 Q3 财报显示,2991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14.9%,日百品类收入暴涨 18.8%,7 亿年度活跃用户和超 40% 的购物频次增速,为物流业务提供了稳定订单源。
更惊喜的是外卖业务,虽未单独披露营收,但 Q3 GMV 环比两位数增长,亏损持续收窄,而京东物流以 2.7 亿美元收购的即时配送子公司,正成为外卖履约的 " 核心运力 ",三季度即时配送订单量环比增长 45%," 最后一公里 " 网络越织越密。
王振辉的回归,被业内视为 " 故人归位再战江湖 "。这位最了解京东物流基因的开创者,此次面对的是一个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的全球化平台——如今的京东物流,海外仓已覆盖全球 23 个国家和地区,仅 2025 年上半年就新增超 30 个海外仓库,在中东推出的自营快递品牌 JoyExpress 月单量持续暴涨。
离开京东的这段 " 跨界之旅 ",恰好为王振辉补足了新战场的经验。2024 年回归集团前,他执掌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板块,在资源整合上练就了 " 新功夫 "。
而当下京东物流 CEO 的 " 岗位说明书 " 上,恰好写着三大核心能力,这正是王振辉的 " 老本行 + 新技能 ":
其一,AI 无人化前沿能力,他早年主导的无人仓、亚洲一号,与许冉 " 万亿 AI 生态 " 完美契合,如今更要承接未来 5 年 300 万台机器人、10 万架无人机的采购落地任务;
其二,全球化运营能力,面对覆盖 23 国的海外仓网络和中东 JoyExpress 品牌的爆发式增长,他推动社会化开放的经验能加速海外复制;
其三,资源整合能力,既要联动集团 7 亿用户与 AI 技术,又要接好外卖履约与国补政策的 " 接力棒 ",这份复杂度恰是他跨界经历的价值所在。
但老将归位,面前也摆着 " 三座大山 "。
最直观的是盈利压力,Q3 50.07 亿元毛利同比下降 3.7%,毛利率从 11.7% 跌至 9.1%,如何在投入 AI 和全球化的同时 " 止血增利 ",是首要考题。
其次是全球化深化,中东市场的成功能否复制到东南亚?迪拜保税仓如何服务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出海需求?这些都需要精准决策。
最微妙的则是信任与耐心的平衡。四年三换帅的节奏,说明京东高层既清楚物流是重投入长周期业务,又迫切需要短期回报。前两任 CEO 或因缺乏战略突破,或因任期太短难以深耕,都没能给出 " 两全答案 "。而王振辉的独特优势,在于他与京东核心层的 " 信任基础 ":作为开创者,他既懂物流的 " 基因密码 ",又能凭借历史默契争取更多试错空间,这正是平衡 " 老板耐心 " 与 " 业务周期 " 的关键。
海外市场的深化运营则是长期考题。目前京东物流已在迪拜运营保税仓,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电子科技企业提供端到端海外供应链服务,还开通了深圳至新加坡的直飞全货机航线强化亚太运力。近期以 2.7 亿美元收购集团旗下即时配送业务,更是为了补全 " 最后一公里 " 能力,完善服务矩阵。
王振辉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散的业务节点拧成合力,在全球市场构建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王振辉回归后,京东物流股价暂时保持平稳,资本市场显然在持币观望:这位老将能否打破 " 旋转门 " 魔咒?
四年三次换帅的背后,是京东的双重期待,既希望物流成为 AI 生态的 " 先锋官 ",又要它当好营收增长的 " 压舱石 ";既想抓住外卖、国补的短期红利,又要筑牢全球化的长期壁垒。这种矛盾诉求下,王振辉的 " 回归 " 更像一场 " 轮回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公司的优势在哪、瓶颈在哪,也比新人更能获得 " 试错许可 "。
对王振辉而言,他熟悉这家公司的 " 肌肉记忆 ",知道哪里是优势基因,哪里是历史瓶颈。但现在需要的不仅是 " 守成 ",更是 " 突破 ":如何将移动能源领域的跨界经验融入物流场景?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利润提升的关系?如何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
从 " 开创者 " 到 " 回归者 ",王振辉的二次掌舵,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启,更是京东物流的 " 背水一战 "。AI 与全球化的硝烟已起,下沉市场的战事未歇,他带着对物流的 " 肌肉记忆 " 与跨界习得的 " 新打法 ",站在了短期业绩与长期价值的十字路口。只是,面对老板藏不住的急切与资本市场的审视,他真能破局吗?用 " 老基因 " 适配 " 新战场 ",用信任换时间,这位老将终究能为千亿巨轮校准航向吗?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