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11小时前
【金融棒棒糖】估值48亿!果然是并购大年:华羿微电子“非IPO”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华羿微电子 IPO 中止一年后,迎来了华天科技(002185)的并购。

华天科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华天电子集团、西安后羿投资、芯天钰铂等 27 名交易对方购买标的公司华羿微电 100% 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起估值 48 亿元的交易,不仅是陕西民营企业年内最大并购案,更折射出 IPO 收紧背景下,创投机构退出路径正在转向。

01

华天出手:IPO 中止一年后续

此次收购的核心是 " 同门整合 "。

华羿微电子是华天科技控股股东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两者实际控制人均为肖胜利父子。华天集团持有华羿微电子 64.95% 的股权,同时持有华天科技 21.91% 的股权。

2017 年,华羿微电子成立,彼时西安奕材(688783)亦开始起步。华羿微电子核心业务为高性能功率器件研发、设计、封装测试、销售,形成 " 设计 + 封测 " 双赛道布局,主要产品包括自有品牌以及封测产品。

虽然成立时间不久,但是背靠华天集团,华羿微电子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2 年公司销售规模位列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第十三名,如果剔除掉 IDM 模式的厂商,华羿微电子可以排到全国前五。在陕西省来说,其更是位列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首位。

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自有品牌已达到车规级标准,且已切入比亚迪、广汽汽车、五菱汽车等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工业级产品亦进入新华三、大疆等核心客户的供应链体系。2022 年,其自有品牌 TrenchMOSFET 及 SGTMOSFET 营收 5.1 亿元,占比 46.88%。

从业绩表现来看,华羿微电子 2020 年实现营收 8.4 亿元,2021 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步攀升至阶段性高点——营收 11.6 亿元、净利润 8813 万元;2022 年营收小幅回落至 11.5 亿元,净利润却由盈转亏,录得亏损 4320 万元。而 2022 年的业绩变脸,正是华羿微电此前 IPO 折戟的核心原因之一。

步入今年,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华羿微电子季度利润持续回暖,其中 2024 年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超 3000 万元,环比增长超 80%。因此,尽管 IPO 失败,但华羿微电子仍不失为一个优质标的。

再看此次出手收购的华天科技,其主要专注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虽然华天科技的财务呈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周期性,但其现在仍处于历史最好的阶段。公司年报显示,2024 年华天科技营收 144.6 亿元,归属净利润 6.16 亿元,营收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华天科技来说,整合华羿微电,一方面可以快速完善封装测试主业生态布局,形成覆盖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细分领域的封装测试业务矩阵;另一方面也可将业务延伸至功率器件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环节,覆盖汽车级、工业级、消费级全场景功率器件产品,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02

五年临近:外部股东顺利减压

作为陕西省稳居第一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华羿微电子颇受资本青睐。在 IPO 前曾获多轮融资,其中不乏小米产业基金等知名投资方。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羿微电子在 IPO 前共完成三轮融资。

2020 年 6 月,华羿微电子获融资 1644.55 万元,投资方来自于昆山启村、上海同凝、南京飞桥,投后估值为 5.31 亿元;一年后,华羿微电子再获融资 2 亿元,投资方包括华天电子集团、昆山启村、小米产业基金等,投后估值 22 亿元;同年 11 月,华羿微电子完成 IPO 前最后一轮 6 亿元的融资,认购方多达 17 家,此时华羿微电子估值为 47.98 亿元。

三轮融资完成后,华羿微电子股东共 27 家。

实际上,在创投生态建设过程中,业界对这类契合产业逻辑的资本始终非常欢迎。但问题在于,国内创投基金普遍期限为 "5+2" 或 "3+2",如企业未能成功上市,对于管理人与母基金来说都是很大压力。而华羿微电子首轮投资至今已逾五年,第三轮融资也临近五年期限,叠加此前 IPO 折戟导致退出路径受阻,这二十多家机构股东的退出需求愈发迫切。

反观华天科技在此时出手进行并购整合,恰好为机构股东提供了退出渠道,成为破解退出难的关键承接。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 8.35 元 / 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120 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以股东西高投为例,其在华羿微电子 IPO 前曾投入 2500 万元,此次通过认购华天科技 2000 万元定增股份完成退出。

面对退出压力,金融棒棒糖一直倾向性认为:在 " 并购六条 " 的机遇下,2025 年将是陕西的并购大年。

这一判断的核心依据在于,不论是放眼全国资本市场,还是聚焦陕西区域,IPO 市场发行量持续收缩:近五年 A 股 IPO 数量从 2021 年的 524 家持续回落,2023 年降至 313 家,2024 年进一步收缩至 100 家,同比降幅达 68%。而从陕西来看,截止目前年内过会企业仅三家。

这一背景正直接推动并购重组成为产业整合与资本退出的核心路径。

尤其是在证监会 " 并购六条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机遇下,陕西近年来培育了大量科技型企业,仅 2025 年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就达 520 家,其中不乏华羿微电子这类处于细分赛道龙头、具备技术优势但因 IPO 收紧暂时无法登陆 A 股的优质标的。

03

最大并购:资本化不是独木桥

因此,我们倾向性认为此宗年内陕西民营企业最大并购案,其深层意义在于打破 "IPO 独木桥 " 思维。

从民营力量的布局来看,Wind 数据显示年内陕西已发生 8 起本土民营企业并购事件,总金额近 60 亿元,这些交易不仅展现了本土民企在区域产业整合、资源盘活与科创生态构建中的关键作用,更显示 " 并购式退出 " 成为重要通道。

譬如军工隐形涂料冠军华秦科技,营收成功突破 10 亿后,年初以 2.45 亿元收购了安徽汉正,直接空降至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逐步成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核心供应商。但背后更重要的信息是,安徽汉正此前已获得 4 家创投基金的融资支持,认购金额为 5431 万元。华秦科技的收购,同步顺利解决了基金退出的问题。

更明显的动作在国有企业。年内陕西已有 21 起国有企业并购事件,总规模突破 400 亿元大关。

仅今年 6 月,陕西区域就涌现两起标志性收购案:其一为京东方 A(000725)斥资 48.49 亿元收购彩虹光电 30% 股权;(详见《国资坚守终见彩虹:" 面板一哥 "48 亿牵手咸阳》)其二是陕西有色集团对本土民营科创企业天策新材料的战略收购:天策科技作为沥青基碳纤维领域的技术领跑者,此前吸引 11 支创投基金布局,却因 IPO 收紧面临退出难题。而有色企业的并购,一方面让基金通过股权转让与增资实现合规退出,另一方面将天策的核心技术纳入国资产业版图,加速了碳硅新材料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并购大潮中,央企也没有缺位。例如爱生无人机于 2023 年 12 月,爱生集团通过股权变更正式 " 入编 " 央企体系。

并购通道为陕西创投生态开启了重要的减压。以陕西省内两支母基金的情况为例,已有超 25 支子基金步入存续期尾声,约占全部子基金总量的 28.09%。众多采用 "5+2" 或 "3+2" 期限设置的基金已逼近退出节点,而 IPO 的独木桥仍略显拥挤。因此,从总体上可以说,在 IPO 节奏阶段性调整的当下,并购退出已成为创投机构与科创企业的优质选择。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供应链 ipo 华天 半导体 华天科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