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京东点评终于来了。
日前有消息显示,京东方面近期已推出点评功能。对此京东客服方面回应称," 是上线了,京东点评功能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针对于部分城市部分用户随机开展 "。

据了解,目前京东点评的入口位于京东秒杀页面内,涵盖找美食、订酒店、选好物、去哪玩、挑家政等多个板块,主要内容形式为图片 + 文字,并支持用户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操作。二在页面设计上,京东点评与小红书颇为相似,均采用的是双列信息流模式。
除京东点评外,据悉日前京东还推出了 " 京东招牌榜 ",并且这是一份依托京东外卖业务中真实用户的复购行为数据打造的特色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举行的京东品酒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承诺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并表示 " 作为商业企业,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什么钱都赚 "。
京东此时推出点评业务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从餐饮外卖、到店团购到酒旅,再到家政搬家洗衣……京东对本地生活服务的布局已经日益深入。此时上线点评业务有助于其完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闭环,通过用户真实评价、晒单内容补全 " 决策 - 消费 - 反馈 " 链路,既可以为用户提供消费参考,又能反哺商家优化服务。
与此同时,京东此举无疑也是应对美团、阿里等平台竞争的战略性防御。如今可以看到,阿里已经基于高德推出扫街榜,要让用户用脚投票。美团也宣布升级治理举措,并在未来 5 年将追加至少 30 亿资金为大众点评正名。就连小红书也开始向外寻求合作,目前已与华为花瓣地图实现了打通。
事实上,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竞争中,不强调商业化的点评已经并不鲜见。当前,各平台间的竞争已经从此前粗放的流量抢夺,转变为对用户信任机制的精细重构,真实评价体系也成为了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新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面对竞争对手的动作频频,以及自身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需求,京东似乎没有不做点评业务的理由。
但众所周知,点评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业务,而大众点评的资历暂时还无人能出其右,如果重复这条路可能很难有出头之日。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为了能够在点评领域迅速站稳脚跟,阿里才另辟蹊径推出高德扫街榜,提出基于用户出行数据组建榜单的这一新思路。
那么面对差异化竞争这个命题,京东又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呢?以京东招牌榜为例,从此前的介绍中就不难发现,在评选数据参考上是以用户复购为主要依据。而其所涵盖的菜品榜和门店榜这两个子榜单中,菜品榜突破了以往以 " 店铺 " 为单位的评选视角、转而聚焦 " 菜品 " 本身,是依据菜品的复购热度来进行排序。
至于京东点评,则可以看到抛开与交易系统配套的评价功能不提,当下各平台的点评业务大多独立于主站,例如美团的大众点评、阿里的高德,或是化整为零融于产品内部生态,例如小红书。而京东点评则少见地以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集成在主站内,同时其还将点评内容与交易系统深度整合,支持用户在评价中挂载商品链接。

显然这一设计的核心优势就在于缩短消费链路,可实现 " 种草即购买、所见即所得 " 的更高效率。由此看去,京东将点评业务集成至主站,又将其与交易系统打通背后的动机,或许是既要为点评业务找到尽可能多的存在感,但又不希望流量在站内站外流转中有所损失。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与阿里不同,京东在主站之外其实也没有第二个像高德那样规模可观的流量入口。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京东、阿里等大厂押注本地生活服务,尤其是餐饮外卖业务的原因之一,是在于希望借助其高频需求属性来探索即时零售业务,以及带动既有电商业务,从而形成 1+1>2 的效果。
然而京东点评却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直接将本地生活服务与电商等熔于一体。具体而言,与大众点评、高德聚焦本地生活服务场景不同,京东点评要 " 覆盖全场景 ",让用户不仅能找美食、酒店,还能选好物。换而言之,用户在浏览京东点评的过程中,既能直接下单外卖,也能即时选购电商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京东曾多次发力内容电商与种草业务。例如京东零售曾在 2024 年将 " 内容生态 " 定为当年的三大必赢之战之一。但奈何内容生态至今仍是京东的短板,这就使得他们在消费决策的上游缺乏话语权。由此看去,京东方面或许是想通过此举再度探索电商种草,即借用户对餐饮、酒旅类点评内容的高频需求,来为电商种草导流。
虽然京东点评能否实现这一愿景尚未可知,但可以预料的是,从各家不断完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生态的动作来看,这一领域未来势必将会有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