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1/18
导语
" 初代新势力造车,也该支棱起来了。"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陈心南
" 十年,一颗种子,足以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再到枝繁叶茂;十年,一名婴儿,足以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再到小步快跑。"

那十年,对于一家新势力造车呢?我给出的答案是," 也该向大家证明,自己有能力在这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持续生存并且越活越好了。"
那么,什么又是背后提供支撑的最佳论据呢?答案同样显而易见," 每一个季度的财报,虽然会有些许的滞后性,但还是能全盘反映出,一个品牌当下的点点滴滴与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十分巧合的是,北京时间 11 月 17 日,身为竞争队友的零跑与小鹏,选在同一天,先后发布了这份备受关注的终端成绩单。
整体来看,都充满着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当然,也分别暴露出两家新势力造车无法回避的难题与挑战。
而接下来的篇幅,将会依次展开阐述与分析,让大家通过三季度财报,认识到零跑与小鹏,到底做了什么,又要做什么。
0
1
持续盈利的零跑,明年冲击年销百万
如果要试图挑选出,零跑三季度财报一个最大的亮点,肯定是 1.5 亿元的净利润。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家新势力造车已经稳稳迈入了 " 自我造血 " 的全新阶段。

而继续望向其它几项关键数据,整个三季度,零跑共售出新车 17.39 万辆,较 2024 年同期交付量增长 101.77%,环比增长 29.63%。
以此为基础,三季度总营收达到 194.5 亿元,较 2024 年第三季度的 98.6 亿元同比增长 97.3%。与此同时,三季度的毛利率为 14.5%,2024 年第三季度为 8.1%,同比增长了 6.4 个百分点。
经营开支方面,三季度研发开支为 12.1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7.8 亿元,同比增加 55.4%,较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10.9 亿元环比增加 11.4%。
粮草储备方面,截至 9 月 30 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短期长期银行定期存款为 339.2 亿元。
终端渠道方面,截至 9 月 30 日,零跑的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 292 个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加 88 城,共布局 866 家销售门店(含 367 家零跑中心和 499 家体验中心)及 493 家服务门店。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零跑正走在一个良性扩张的轨道上。
至于这家新势力之所以能在今年展现出如此之大的进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并极为高效地在各个维度不断迭代,尤其是产品端令人眼前一亮。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早在三季度财报发布前,身为掌舵者的朱江明,除了官宣零跑提前 45 天完成今年 50 万辆的既定销量目标,更是直接官宣明年继续翻倍,将要冲击 100 万辆。
野心,俨然明晃晃摆在了台面上。
殊不知,昨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其副总裁、CFO 李腾飞再次重申了该目标,并表示这 100 万辆会是全球销量,其中海外销量占比约 10 万辆 -15 万辆。随即,还特别补充道," 零跑明年也会冲击 50 亿元的盈利目标。"
另外,据李腾飞透露," 产品规划层面,零跑 D19 和 D 平台的 MPV 车型将会在 26 年上市销售,A 系列的首款产品 A10 将于明年上半年上市销售,并且还会有 A05 车型,在 2026 年上市销售。"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 零跑 D19 的订单情况非常不错,最终定价一定会让大家把嘴巴张到最大,整个 D 系列的毛利会在 15%-20% 浮动。"
事已至此,作为旁观者,最想说的是:" 如今的零跑,确实已经能够自我造血,但单季度 17 万辆,换来 1.5 亿元的净利,同样反映出中国车市的厮杀有多残酷。后续,如何提升赚钱的效率,显得愈发迫在眉睫。"
相比疯狂冲量,提升整体均价,更为重要。毕竟,只有在更高的细分市场站稳脚跟,才能像是文章开篇提及的那样,不仅仅是持续生存,还能越活越好。
所以,D 系列绝对不容有失。
2
即将赚钱的小鹏,明年要发 7 款增程
" 距离单季度盈利,只差临门一脚。"
看过了小鹏的三季度财报,随着净亏损收窄至 3.8 亿元,本段开篇的一句话,成为了最由衷的感触。

至于其它几项关键数据,总交付量为 11.6 万辆,较去年同期的 4.65 万辆同比增加 149.3%。
在此基础上,三季度总营收为 203.8 亿元,同比增长 101.8%,环比增长 11.5%。其中,汽车销售收入达到 180.5 亿元,同比增长 105.3%,环比增长 6.9%。剩余部分,则是类似技术授权带来的回报。
而在外界颇为关心的毛利率方面,小鹏三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 20.1%,甚至已经赶超特斯拉。相比之下,整车毛利率为 13.1%,2024 年同期为 8.6%,2025 年第二季度为 14.3%。
对此,根据其官方的解释," 按年增长主要由于持续的成本降低所致,按季下降乃由于产品换代所致。"
反观研发开支,小鹏三季度共投入 24.3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16.3 亿元增加 48.7%,并较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22.1 亿元增加 10.1%。
对此,官方也作出了解释," 主要是扩充产品组合与新车型及技术开发的支出增加所致。"
另外,截至三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 483.3 亿元,粮草储备创历史新高。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四季度,小鹏也给出了它的最新预期,交付量将达到 12.5 万辆至 13.2 万辆,同比增加约 36.6% 至 44.3%;总收入将达到 215 亿元至 230 亿元,同比增加约 33.5% 至 42.8%。

盲猜,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其大概率会继理想、零跑之后,第三家摸到盈利门槛的新势力造车。而在昨晚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同样开启了剧透模式。
例如,计划在 2026 年一季度,继续推出 3 款超级增程产品,进一步提升在增程市场的份额。除此之外,2026 年小鹏还将推出 4 款一车双能的全新车型,这其中包括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的首款产品。
顺势,何小鹏他还介绍了海外市场的产品规划,计划在 2026 年推出 3 款新车型,其中包括更受全球用户期待的中小型 SUV,力求最大限度满足全球消费者多样化的购车需求。
对于人形机器人,小鹏的近期目标,是在 2026 年底将率先实现规模量产。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在何小鹏的认知里," 我觉得这片市场的潜力远比汽车更大,到 2030 年,我们的年销量可能会超过 100 万台。"
而 2026 年,小鹏还会推出三款 Robotaxi。2026 年初,与大众合作的首款车型,即将投入量产,为公司带来更多收入。
总之,结合整个三季度财报的表现,何小鹏的一段话完全能够作为中心思想: " 我们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正处在高速扩张的早期阶段,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面向规模量产的目标加速前进。我坚信小鹏会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围绕物理 AI 应用,我们会打造一个强大的产品技术体系和商业生态,为全球的客户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然,聊过了向好的部分,最后仍需点出担忧的地方,那便是随着正式入局增程赛道,开始进行所谓的 " 两条腿走路 ",小鹏到底可以从中获益多少?
销量端,能否实现 "1+1=2" 的输出效果?品牌端,能否帮助其重新冲高?盈利端,能否改善其较低的整车毛利?
悬念,无疑还有很多,绝没有到沾沾自喜的时候。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