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为提升能效标识监管效能,天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支持下,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旗下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能源效率标识监管现状分析及路径优化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实现 " 碳达峰 "" 碳中和 " 重要战略目标,"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而能源效率提升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之一。
我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实施二十年以来,已覆盖 45 类产品,参与企业超过 2.6 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超过 400 万个,推动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升 40% 以上,累计节电量超 4.28 万亿千瓦时。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数字化进程加速,传统能效标识监管模式难以适配海量的产品品类与动态监管需求。
能源效率标识监管现状分析及路径优化研究课题以 " 十五五 " 规划目标为指引,聚焦能效标识现行监管面临的痛点难点,紧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节能减排等重点内容,系统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监管经验,精准剖析了当前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在监管效率、企业责任落实及社会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 " 能效标识智能监管平台 ",搭载 "AI 智能服务 " 和 " 大数据分析 " 双核引擎,能够提供 AI 智能答疑、数据整合分析等多种服务,为摆脱传统监管模式困境、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径和决策依据。该平台能够促进广大用能产品经营主体进一步节能降耗,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目前 " 智能监管平台 " 已正式上线。
该课题研究是立足 " 双碳 " 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绿色转型大局的关键实践,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能效监管 " 最后一公里 ",为 " 十五五 " 时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注入精准动能,是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的生动案例。
课题研究成果将助力打破数据壁垒,探索构建 " 企业自律 - 政府监管 - 社会监督 " 共治格局,有力带动监管工作向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推动能效标识监管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的智慧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 天津样本 ",为能效标识监管工作探索崭新路径,以高质量能效标识监管为实现 " 十五五 " 规划目标搭载新引擎。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通讯员 冯文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