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GDP 万亿城市再次扩容,有望增加三个。
近日,全国各城市三季度 GDP 数据陆续出炉,全速奔跑且已突破 7000 亿元的三座城市距离万亿目标正愈发接近,预示着 " 十四五 " 期间晋级万亿城市数量有望达到 7 座。这也将是自从 " 十一五 " 期间内地诞生万亿级城市以来,新增城市中首次没有省会城市的 5 年。
01
温州、徐州和大连
今年有望跻身万亿之城
GDP 万亿城市,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市,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成为万亿之城,也是每一座不甘平庸的城市成长奋斗目标。2024 年,河北唐山成为内地第 27 座 " 万亿之城 ",与此同时,温州(9718.85 亿元)、徐州(9537.16 亿元)、大连(9516.9 亿元)、沈阳(9027.1 亿元)4 座城市也达到 9000 亿元以上,尤其是前三座因为距离万亿线一步之遥而被外界贴上了 " 准万亿市 " 的标签。2025 年初,温州、徐州、大连就通过 " 新春第一会 " 或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出了全力冲刺万亿级城市的总动员。伴随着今年 3 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在由 27 座万亿级城市和 3 座 " 准万亿城市 " 组成的 GDP30 强城市中,三座 " 准万亿城市 " 增速十分抢眼,增速均在 6% 以上,仅低于烟台和唐山。
高增速带动之下,温州达到 7414.38 亿元,经济总量还略高于上年新晋万亿城市唐山。徐州市 7298.12 亿元,大连市紧追不舍,7248.20 亿元。

以今年前三季度发展走势来看,外界普遍看好全速奔跑的温州、徐州和大连一起携手跻身万亿之列。
相形之下,去年站上 9000 亿元台阶的沈阳市,今年前三季度表现不佳,增速只有 2.3%,GDP6614.30 亿元,目前被昆明市反超。第一产业,沈阳与温州、徐州、大连咬得很紧,而且还排在第二;第三产业,沈阳增速最低,为 4.3%;第二产业沈阳增速非升反降,同比下降了 1.9%,沈阳前三季度最大的短板就在这里。工业是经济发展的 " 压舱石 ",更是驱动增长的 " 动力源 ",徐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0%,温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领跑全省的 10%,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12.8%,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是负增长,-4.7%。
万亿级城市竞争,激烈异常,争先恐后,三大产业不能有明显弱项,必须是 " 一产稳健、二产支撑、三产驱动 " 的协同发展格局,如果稍有松懈,差距瞬间拉开不说,还很可能被身后的竞争者反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温州、徐州、大连还需要在剩余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保持着前三季度加速冲刺的节奏。

02
唐山、徐州或为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树立样本
自 2006 年起,上海 GDP 首次超过 1 万亿而成为内地首个万亿之城,再加上北京、广州,到 " 十一五 " 期间内地共诞生了 3 座万亿级城市。
" 十二五 " 期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 7 座城市一起把全国万亿级城市数量推高到了两位数。
" 十三五 " 期间,伴随着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 13 座城市加入,全国万亿级城市增加到了 23 座。
进入 " 十四五 " 后,2021 年东莞,2023 年常州、烟台,2024 年唐山,获得万亿级城市,转眼来到了 " 十四五 " 规划收官之年,目前来看,温州、徐州、大连,呼之欲出,甚至可以用十拿九稳来形容了。


虽然 " 十四五 " 期间,万亿级城市扩容数量并不多,但这 5 年间扩容,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这是新增城市中首次全部是非省会城市的 5 年,而且是民营经济城市、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唱主角的 5 年。
这 7 座城市跻身 " 万亿之城 " 的意义,远超其经济总量的突破。
东莞、常州、烟台、温州,都是典型的民营经济大市、强市,民营经济扮演着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关键角色。有 " 民营经济之都 " 之称的温州自不用提,东莞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 170 万户,居广东全省地级市第一。常州民营经济贡献了 2024 年全市 GDP 的 69.8%。烟台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 105 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 98%,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 83%。
显然,民营经济之于上述四座城市的万亿城市晋级,功不可没。
唐山、徐州和大连,则是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唐山、徐州,还是国家 2013 年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的两座城市。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徐州也是以煤起步,一度贡献了江苏全省 80% 以上的煤炭、60% 以上的电力,但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当传统支柱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慢慢丧失,资源枯竭之后,一度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困境。
如今,继唐山之后,徐州也将晋级万亿城市,某种意义上,这两座城市将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树立样本和标杆,靠的不是自身传统的资源优势,而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绿色发展,这将坚定更多资源型城市向万亿级城市迈进。

目前,全国城市 GDP50 强中,资源型城市还有 7000 亿元以上的陕西榆林,6000 多亿的山东临沂以及接近 6000 亿元的山东济宁。
2022 年,能源重镇榆林凭借 6543.6 亿元的 GDP,首次从洛阳手中夺过 "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 的位置,此后两年又相继突破 7000 亿元、7500 亿元大关,率先向 " 万亿之城 " 的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前三季度,榆林 GDP 为 5654.11 亿元,受卖炭价格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榆林经济总量增速出现放缓,但是,全年来看守住 " 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 的位置问题不大。
对于榆林来说,可以参考同样为资源型城市的唐山、徐州的发展脉络和路径,如何从资源型城市向各个产业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逐步转型,的确是一道并不简单的答卷。
来源 / 东市西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