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美信息中介平台转向自营连锁诊所的垂直整合者,医美平台新氧的转型还在继续。
日前,医美平台新氧(NASDAQ:SY,股价 3.49 美元,市值 3.48 亿美元)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新氧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 4.0% 至 3.867 亿元,但净亏损达到 6430 万元,与去年同期盈利 2030 万元形成鲜明对比。
自探索新业务(即线下连锁医美诊所)以来,新氧业绩一直在承压,今年一、二季度净利润均为亏损,新氧在财报中也多次提及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品牌医美中心的业务扩张。
在本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新氧 CEO 金星坦言,本季度归属于新氧的净亏损环比有所增加,原因是连锁诊所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环比下降 3100 万元,不过他也提到,对于这些业务收入,管理层有信心在四季度保持稳定。
" 新老业务此消彼长,这体现在财报中也是目前最难受的阶段。" 金星在今年 8 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新氧转型必然带来的阵痛。同时,他也提到,对新氧来说,只有转型新业务才能让公司未来有更大生存发展空间。
医美诊疗服务收入增长 3 倍,线上业务进一步萎缩
从财报可以看到,新氧的收入结构正在经历根本性重塑。其医美诊疗服务收入同比激增 304.6% 至 1.836 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传统平台业务,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新氧已在全国 10 个核心城市运营 39 家品牌医美中心。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确认,2025 年底将达成 50 家中心的目标,2026 年还将新增不少于 35 家门店。
相比于线下业务的高速增长,作为线上医美信息服务起家的平台,新氧的传统平台业务则继续下滑。财报显示,新氧三季度信息与预约服务收入同比下降 34.5% 至 1.172 亿元,医疗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收入下降 25.0% 至 6700 万元,其他服务收入下降 67.6% 至 1890 万元。
这两年来,在阿里健康、美团、抖音等巨头纷纷布局医美的背景下,新氧选择了差异化的垂直整合路径。金星此前告诉每经记者,新氧的传统业务是 ToB(面向企业)生意,而转型线下连锁医美品牌并 ToC(面向消费者)后,新氧通过 " 产业垂直整合直接提供医疗交付 ",实现消费者、平台与供应商利益一致。
财报同时提到,自 2025 年第二季度起,为了更好地反映品牌医美中心业务的发展,新氧财报中原先的 " 信息服务及其他 " 收入项目被分拆为三个独立项目,即 " 医美诊疗服务 "" 信息与预约服务 " 和 " 其他服务 "。公司将来自信息服务和预约服务的收入合并,并重命名为 " 信息与预约服务 "。
管理层:当前核心是 " 打基础 ",扩大用户基数与提高业务能力
在今年二季度财报披露后,金星坦言公司处于转型痛苦期,同时提到这也是考验公司定力的阶段。如今看来,新氧的转型阵痛还在继续。
财报显示,收入成本大幅增长成为拖累盈利的主要因素。根据数据,新氧三季度收入成本同比上升 43.4% 至 2.038 亿元,增速远超营收增长。其中,医美诊疗服务成本增长 333.2% 至 1.401 亿元,增速也高于对应的收入增长,反映出线下业务尚处于高投入期。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定期存款、短期投资总额为 9.428 亿元,较 2024 年末的 12.532 亿元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品牌医美中心的投资增加。
不过金星也在电话会上提到,三季度门店运营效率持续提升,20 家门店在第三季度实现店端盈利,其中处于成熟期的 14 家门店 100% 实现了季度店端盈利,共计 29 家门店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现金流转正。
对于今年以来公司转型带来的净利润亏损压力,在今年 8 月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金星表示,公司在业务调整上主要还是遵循谨慎保守的原则。他透露,公司在四年前就确定向线下连锁转型,但前后用了四年时间逐步推进,避免大幅、仓促变动,以对投资人负责,同时所有调整均基于现有业务的支撑。
对于未来盈利的预期,新氧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当前核心是 " 打基础 ",即提升获客效率、扩大用户基数、提高业务能力。" 下一阶段,我们将依托数字化与 AI 能力复制服务流程,突破行业扩张瓶颈,为更大规模布局提供支撑。" 管理层表示。
管理层同时提到,2026 年公司计划的新开门店数量将与此前计划一致,不少于 35 家,季度节奏均衡,确保每家新门店从成立起快速进入运营正轨。" 我们仍聚焦一线城市(需求强、复购潜力高,利于区域密度与品牌力提升),同时在‘消费基础成熟的二线城市’系统性布局,验证模式以积累长期扩张经验。" 管理层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