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1-19
游戏UGC“小赛道”有多香?一个平台日活3300万,单月创收破2000万元,腾讯、米哈游抢着布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开始涉足曾经小众的游戏 UGC(用户生产内容)领域。

《和平精英》的 UGC 平台——绿洲启元于近日公布,其日活跃用户数突破 3300 万大关,平台头部创作小团队单月创收突破 2000 万元。这一数值远超目前已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 " 头部单玩法 "(指在特定游戏平台上表现突出、收入或用户活跃度领先的单一玩法模式)单月流水达 500 万元的成绩。

在这颠覆性数据背后,是厂商正扎堆布局游戏 UGC。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 BOSS 直聘平台最新招聘动态信息中发现," 游戏 UGC 策划 " 相关岗位招聘热度居高不下,米哈游、鹰角网络等头部企业开出高薪抢人。

""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 呆小凡工作室 " 就是一家专注于 UGC 游戏内容制作的工作室。公司创始人呆小凡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商业化公司的视角来看,UGC 赛道当前的市场规模显著小于 App(应用程序)赛道,甚至不及 PC(个人电脑)游戏与独立游戏赛道,因此众多以纯粹商业收益为导向的企业未给予足够重视。

但当前赛道市场规模有限,并不意味着未来增长空间受限。UGC 赛道不仅具备无需投入买量成本、规避发行环节压力的核心优势,更精准契合了行业发展红利——目前国内高 DAU(日活跃用户数)游戏的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 3 亿元量级,这类头部产品陆续开放 UGC 生态,将构成潜力广阔的发展赛道。

一个 " 草根 " 团队的 5 年 见证 UGC 赛道冷与热

呆小凡团队的创业起点,是 50 平方米的 LOFT(双层复式)办公空间。在夏天靠小风扇降温的团队成员们,多无专业游戏从业背景——有的来自鞋厂,有的此前在家养猪,仅凭对游戏的热爱聚集在一起。

这样一支看似 " 草根 " 的团队,却在 UGC 赛道默默深耕五年,见证了赛道从冷门到逐步升温的全过程。

" 产品初创期我的目标很简单,做出一款被认可、被很多人玩的游戏,并且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呆小凡告诉记者,创业伊始,团队核心成员全力推进融资事宜,但屡屡遭遇挫败。

曾有一次,团队与一家全球知名手游发行公司的子公司敲定了投资意向。不料签约前夜,该笔投资被对方公司 CEO(首席执行官)紧急叫停。融资落空后,呆小凡并未止步。他动用个人存款,又额外借款,自筹资金启动项目。

此后,他还尝试对接其他产业的潜在投资方。但这些投资方对游戏研发知之甚少,对 UGC 赛道更是陌生,多轮沟通后,融资均以失败告终。

过度寄望外部投资,让他逐渐疏于游戏制作核心环节。工作室经营状况也急转直下。历经多次碰壁,团队核心成员彻底转变思路,求人不如求己," 沉下心来研发才是硬道理 "。呆小凡放弃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将全部精力聚焦自研,确立深耕内容的核心方向。

早期发展中,呆小凡团队曾陷入 " 叫好不叫座 " 的尴尬,他们开发的一款放置 RPG(角色扮演)游戏,曾取得单日活跃用户峰值突破 60 万的成绩。还有多款投入重金打造的深度 RPG 游戏,也收获了不俗的用户规模。但这些产品,最终都没能实现有效盈利。

商业化能力的短板,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为破解难题,团队耗费重金,邀请行业资深策划,对内部策划团队开展全方位系统性培训。

而腾讯这类大厂提供的 UGC 平台,为团队提供了实践土壤。" 可以快速试错,快速检验学习成果。" 呆小凡表示,借助这一特性,团队迅速将培训所得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

最终,两款兼顾用户规模与营收表现的产品成功落地。《吃丹修仙》这一 UGC 内容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它不仅验证了大游戏对 UGC 作品商业化能力的升级,更凸显了平台生态赋能的重要价值。

呆小凡告诉记者,想出 " 射击 + 修仙 " 的创意并非偶然。团队此前在其他平台积累了修仙题材游戏的开发经验,也发现《和平精英》的底层逻辑与美术资产,能支撑这种跨题材组合的落地。

""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借助《和平精英》绿洲启元平台,呆小凡团队有了适配的开发场景,也无需投入买量成本。《吃丹修仙》更被精准推荐给目标群体。此外,《和平精英》官方提供的技术支持,也让《吃丹修仙》未出现服务器堵塞等问题。

这些都说明了 UGC 开发的优势—— " 背靠大树好乘凉 "。

UGC 的轻量化创作模式 vs 传统游戏的重投入模式

《吃丹修仙》的爆发,也折射出游戏行业创作模式的多元演进。

传统游戏研发的 " 大团队、重投入、长周期 " 模式,曾是行业主流,但近年来,以 UGC 为代表的轻量化创作模式快速崛起,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这种轻量化创作模式差异并非 " 非此即彼 " 的替代关系。游戏行业涵盖 PC、主机、手游等多个大类,细分品类多达数十种,UGC 只是其中之一。传统研发模式在 3A 大作等领域仍具不可替代性,而 UGC 则在轻量化、创意化玩法上形成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游戏公司也在向轻量化转型,微信、抖音小游戏的高速增长便是例证,两种模式呈现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态势。

头部游戏 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或品牌)开放生态是 UGC 赛道规模化的核心推力。国内大 DAU 游戏的市场规模已突破 3 亿元,这些平台陆续开放 UGC 生态,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技术革新与工具完善,则正在进一步降低游戏创作门槛。AI(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工具的应用,让关卡设计、角色建模效率提升;编辑器的持续迭代,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功能支持。

呆小凡告诉记者,目前绿洲启元编辑器已能满足基本开发需求,但他们仍期待能为更多特殊游戏类型提供适配,释放更大创意空间。

对于 UGC 赛道天花板的担忧,呆小凡团队并不认同。提前五年布局的积累,让他们见证了赛道从冷门到热门的转变。随着工具链完善、玩家生态成熟,UGC 创作的商业价值也在持续释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可观的商业化回报也坚定着他们的选择。

" 我们将持续深耕 UGC 赛道,暂不考虑独立 App 游戏开发,而《吃丹修仙》的成功案例,也正在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推动赛道规模持续扩大。" 呆小凡说。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ugc 腾讯 融资 首席执行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