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间,全球贸易格局经历深刻重构,呈现规则碎片化、动力转换、区域重组等特征,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交织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全面提速全球布局," 走出去 " 的步伐愈加坚定,路径也越来越多元化并逐步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是," 山海可平,征途却非坦途 ",当前全球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哪片区域、哪些领域会蕴藏着下一片增长的蓝海,以及企业出海面临着哪些新的现实困境和挑战,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和韧性经营如何锻造 …… 这一系列问题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财新峰会 " 新型全球化下的企业破局之道 " 专题会议上引发政策、学界、产业等跨领域嘉宾的热烈讨论与深度共鸣。

第十六届财新峰会 " 新型全球化下的企业破局之道 " 专题会议。
政策赋能:从 " 走出去 " 到 " 走进去 "" 走上去 " 的进阶之路
对外开放被置于 " 十五五 " 时期发展的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强调 "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出海迈入新阶段,政策赋能与内生发展双轮驱动进阶升级。
" 全球贸易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不出海就出局’的生存压力,还是受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中国企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出海革命,走出去逐步成为中国全球化的重要发展路径。" 正如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在专题会议上所表示," 十五五 "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一些国家精英关上大门、频繁‘退群’的时候,中国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扩大合作空间,提供宝贵的合作机遇,无疑是给全球经济复苏吃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层次的调整,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企业发展所依赖的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正逐步发生转变,贸易与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措施显著增强,中国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用。因此,孙晓表示,中国企业重塑企业国际化战略," 既要在微观上讲效率,也要在宏观上强韧性 ",需要在加固供应链、适应海外规则等方面有更多布局。对此,中国企业必须明确并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提供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解决方案;还要充分利用抱团出海,增强集体竞争力;另外,还要主动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企业出海的外部环境存在着一些新的趋势,如许多国家更倾向于接受中国投资而非单纯商品进口,因投资有助于缓和贸易对当地产业的影响。因此,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贸易形成替代,贸易与投资需一体化推进。对此,在会上,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前副会长霍建国解读刚刚通过的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指出,其中提到了要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要促进贸易投资的一体化,要构建海外的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境外布局。
更进一步,如何有效稳步推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一个稳步发展的基础是积极利用我国强大的制造业根基。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出海提供了坚实基础,即便面临全球需求疲软,中国仍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响应细分市场需求。《"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提出,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这实际上是鼓励企业根据各国比较优势,进行全球化产能布局,而非简单的产能转移。例如,研发环节可能留在国内,高端制造放在发达国家,标准化生产布局在东南亚,形成更加韧性、高效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会上发言表示。
实际上,基于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全球环境," 十五五 " 期间,中国企业 " 走出去 " 有着巨大机遇。尹艳林总结了四个机遇,包括一是由拓展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新机遇,二是来自产业链重构,实现进出口平衡带来的新机遇,三是由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带来的新机遇,以及由 " 中国经济 " 向 " 中国人经济 " 拓展带来的新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何为 " 中国人经济 "?它所对应的是 GNI,即国民总收入。与关注中国境内经济活动总量(GDP)、规模与增速的 " 中国经济 " 不同," 中国人经济 " 关注中国企业与个人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和拥有的财富总量(GNI)。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关注 GDP 的同时也应关注 GNI,做大做强 " 中国人经济 ",就有必要积极稳妥走出去,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促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良性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空间。
智库报告:重视 " 中国人经济 ",《2025 中国企业 " 新型全球化 " 专题报告》发布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在会上发布的《发展 " 中国人经济 ",共享高水平开放机遇—— 2025 中国企业 " 新型全球化 " 专题报告》(以下简称 " 报告 ")呼应了 " 中国人经济 " 拓展带来新机遇的观点。
这份《报告》是由财新智库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智力支持下调研完成,也是财新智库连续聚焦出海主题系列报告的第二篇。相比 2024 年,今年《报告》深刻把握 " 十五五 " 时期对外开放新导向,着眼于中国企业与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将发展视域拓展到全球。《报告》从 " 中国人经济 " 的视角系统阐释了中国企业在新型全球化阶段出海的新趋势及新挑战,倡导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创造价值,更要以中国为根基全球布局,构建 " 中国能力 + 全球市场 " 的价值创造网络。同时,《报告》提出积极践行 " 地瓜经济 " 理论,以 " 中国 +N" 等模式拓宽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边界。
《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 " 新型全球化 " 呈现的四大特征,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冲突与全球经贸规则的重塑;国际格局呈现 " 多元化 " 和 " 区域化 " 特征," 全球南方市场 " 崛起;服务化与绿色化成为全球贸易转型的双引擎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快重塑。
基于此,《报告》进一步总结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四大趋势:主要体现为出海内涵愈发丰富,从 " 产品出海 " 到 " 品牌出海 "" 产业链出海 "" 生态出海 ";对外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制造业是重点投向领域,服务业出海多元化;以 " 一带一路 " 为代表的 " 全球南方市场 " 构成新增长引擎,其中亚洲仍是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出海的 " 能力输出 "。
在此背景下,《报告》倡导企业出海践行 " 中国 +N" 战略,旨在将本土优势转化为全球动能的桥梁之一,即企业不仅需发挥 " 中国 +" 优势,更要通过 "+N" 的全球布局,将中国的创新、制造与市场能力与全球各地的资源、需求和规则深度衔接,从而构建更具韧性、更贴近客户、更能抵御区域性风险的全球化运营网络。
《报告》进一步从政策和产业双重视角,调研了 6 大场景 10 余个地方政府和企业出海的案例和模式,提炼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出海方法论,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经验启示。这六大场景涵盖政策、制造、矿业、新能源、AI、文化等领域,展示了当前中国新一轮企业全员出海的澎湃活力——传统产业与新兴行业,老牌巨头与创新势力协同并进。联想集团、泡泡玛特、MiniMax 等行业标杆企业案例入选该报告。
产业标杆:跨界对话,展示「中国 +N」战略的实践
专题会议上,一场现身说法的跨界对话让《报告》中的出海标杆案例更加深入人心。对话来自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两人从宏观趋势与企业实践双重视角,剖析了中企出海从 " 走出去 " 到 " 走上去 " 的价值进阶路径,也展示了「中国 +N」落地的实践路径。

" 中企出海如何实现长期主义 " 对话环节,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与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从企业实践与趋势观察的双重视角展开深度对谈。
作为中国出海时间最早、全球化程度最深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的全球化历程见证并推动中国企业出海的进阶历程。以 2005 年并购 IBM PC 业务为开端,联想集团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具备整合全球顶级品牌与业务的能力;面对全新的 AI 时代,联想集团凭借 " 中国 +N" 的战略布局,成为 AI 产业链中的 " 超级节点 ",在增强中企这一群体的全球竞争力的同时,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会文用一组数据展现了联想全球化成果:" 到去年为止,联想目前已经在全球 180 个市场开展业务,在全球建立了 30 多个生产基地,18 个研发中心,20 年里实现了 22 倍年营收的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数字可能大家不知道,联想海外营收占比接近 80%。" 在近日公布的《2025 年出海 TOP 100 指数》榜单中位列榜首,充分彰显其在 " 新型全球化 " 阶段的前沿地位。
面对新型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王会文总结了联想的应对之道:厚植中国和全球互惠。
" 厚植中国,一方面对于联想来说,中国始终是我们全球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联想的全球总部、全球研发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心都在中国,我们 80% 的生产制造、70% 的研发人员、60% 的员工也都布局在中国。" 中国在过去 40 年改革开放中积累了最庞大完善的工业体系,为联想全球化提供供应链体系下的基础。
与此同时,联想以 "+N" 辐射全球。" 我们通过在巴西、匈牙利、墨西哥,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沙特首都利雅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打造贴近本地市场的营销、交付和服务,面向客户实现本地化的‘最后一公里’。" 王会文表示," 中国 +N" 这种模式确保了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无可挑剔的合规性、更深层次的社区参与,以及更安全、更具韧性的运营,在尽可能避免关税等风险的同时保持竞争力。
" 全球互惠 " 则体现在联想注重用户的需求点,持续为用户提供所需价值;注重与合作伙伴协同发展,注重与本地员工一起打造彼此成就的共同事业,注重与全球区域市场及社区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在当地,为当地,与区域市场的产业体系充分互动、深度融合,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当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形成共生与繁荣的生态圈,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增长与全球化。"
秦朔进一步从全球竞争角度分析了企业全球布局的重要性。" 今天你的思考逻辑是要在全球的格局里,去考虑什么是最优的配置,什么是能够提升你的全球竞争力。如果你不出海,包括前置的制造环节,我也不出去,产能都是在中国的。以联想为例,比如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球很多市场有他们的供应链,有他们的工厂,有他们的代工厂,是不是他们能够更快速去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如果他们能够更快速的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是不是它的市场竞争力会提高,它的市场份额会扩大。"
王会文用 " 地瓜经济 " 生动比喻联想的 " 中国 +N" 模式:" 正如地瓜经济所说,块茎的强壮是藤蔓延伸的基础,中国市场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实后盾。对于联想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走出去,中国这个块茎为我们藤蔓的生长提供了巨大的能量。"
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应对新型全球化的未来?王会文指出,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历从 " 产品出海 "" 品牌出海 " 到 " 全球化运营 " 的跃迁,下一步需考虑的是文化融合。全球化企业需与本地文化进行融合,形成 " 合金文化 ",才能为本地市场所接受。" 出海不仅仅为了走出去,更要留下来、融进去 ",王会文总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