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鲍奕龙
来源:硬 AI
继 ChatGPT 之后,生成式 AI 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 网购 Agent" 时代即将到来。
11 月 17 日,摩根士丹利发表研报,预测到 2030 年由 AI 驱动的个性化购物代理(Agent),可能为美国电商市场额外带来高达 1150 亿美元的增量消费,占届时电商总支出的约 6%,并为行业贡献超过 100 个基点的年增长。
研报强调,并非所有零售商都能获益。拥有强大基础设施、独特库存和创新能力的公司,如亚马逊、沃尔玛等可能成为赢家。而依赖高抽成模式、产品同质化或严重依赖搜索流量的公司,如 Etsy、Chewy、Lululemon 等则面临挑战。
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流量入口将被重塑。拥有巨大用户触达能力的平台(如 META、YouTube)价值将凸显,而零售媒体和开放式网络广告则面临流量被绕过的风险。
而搜索巨头谷歌高利润的搜索广告模式可能受到低佣金的 Agent 模式冲击,能否成功将庞大的免费流量转化为付费交易,将是其未来增长的关键。
什么是 " 网购 Agent"?
自 ChatGPT 发布三年以来,AI 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正在加速。
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认为,从 2025 年到 2027 年,科技巨头们预计将在数据中心投入累计约 1.7 万亿美元资本开支。这些投资正在催生新一代生成式 AI 产品,而 AI 购物代理被视为下一个重大突破点。这个 " 永远在线 " 的 " 网购 Agent" 能够:
跨平台、跨网站进行复杂商品研究和比价。
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荐商品组合。例如,为万圣节派对搭配一整套 " 壮志凌云 " 的行头。
自动追踪商品价格和库存,并在满足条件时自动下单。
实现如生鲜杂货等商品的自动化、周期性采购。
目前,包括 Alphabet、OpenAI、亚马逊、沃尔玛在内的平台和零售商已经开始推出早期的 " 网购 Agent"。

(主要平台及零售商纷纷推出了早期的 " 网购 Agent")
这将使电商的 " 购物漏斗 " 从传统的搜索、社交、直接访问,演变为更具对话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的新模式。

(购物代理能够通过提供相关背景信息及个性化服务,帮助用户在多个购物平台上更高效地完成商品搜索与发现)
" 网购 Agent" 将通过提升消费者效用,进一步推动消费钱包的数字化。根据摩根士丹利模型预测,到 2030 年," 网购 Agent" 将为美国电商市场带来 500 亿至 1150 亿美元的增量支出。具体来看:
市场份额预测:在基本情景下,Agent 驱动的消费将占电商总额的 10%;在乐观情景下,这一比例将达到 20%。

(基本和乐观情况下,电子商务支出将分别占总支出的约 10% 和 20%)
增长贡献:到 2030 年," 网购 Agent" 将每年为电商行业贡献超过 100 个基点(基本情景)或 300 个基点(乐观情景)的额外增长。
关键领域:个性化的生鲜杂货购物被视为关键的引爆点。在 2026-2030 年间,生鲜杂货及日用消费品(CPG)将贡献 Agent 购物总额的 48%(基本情景)至 53%(乐观情景)。
目前杂货的电商渗透率仅约 12%,摩根士丹利认为 AI 代理的多步骤、多模态购物能力 ( 如通过照片分析冰箱存货,自动生成购物清单 ) 将成为提升渗透率的重要推动力。杂货之后,家居用品、个人护理和服装是下一批受益品类。
数字广告大变局,流量入口的重新分配
摩根士丹利认为 " 网购 Agent" 将重塑数字广告的流量分配格局。
价值提升的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和强大触达能力的平台,如 META(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和 AppLovin,其作为品牌建设和产品发现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这些平台正在开发工具,让中小企业能通过 AI Agent 自动创建和管理整个广告活动。

(META 和谷歌的平台在分销范围及覆盖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了显著的优势)
面临风险的领域:零售媒体和开放式网络广告将面临最大风险。当消费者更多通过 Agent 完成购物决策时,直接访问零售商网站的流量会减少,从而削弱零售媒体广告的价值。

(目前,通过搜索、社交网络以及直接访问等方式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流量,都将受到 " 网购 Agent" 的影响)
谷歌面临转型: 谷歌搜索正处在十字路口。报告估算,目前,谷歌搜索广告的 " 实际佣金率 "(广告支出占商品交易总额 GMV 的百分比)平均约为 33%,而 OpenAI 等提供的早期 Agent 交易佣金仅为个位数,两者相差 5 到 10 倍。如果谷歌不能主导 Agent 购物,其高利润模式将受到严重侵蚀。

(OpenAI 等提供的早期 Agent 交易佣金仅为个位数)
然而报告强调,谷歌目前超过 80% 的零售商在线流量仍是免费的,可以直接访问和自然搜索。
如果谷歌能通过其 Agent 产品,如集成在 Chrome 浏览器中的 Gemini。这将导致部分免费流量转化为付费交易,即便单次交易的变现率降低,总体收入也可能不受影响甚至增长。
分析显示,5% 的免费流量向付费渠道的转移,可以抵消 14% 的有效变现率下滑。
零售商的赢家与输家
当前高利润率的零售媒体广告收入平均占电商 GMV 的约 6%,往往构成电商平台的大部分或全部利润。
研报认为,当消费者通过第三方 Agent(如 OpenAI 的 ChatGPT)完成购物时,零售商不仅失去了直接触达客户的机会,还可能需要向 Agent 支付佣金,这对其利润表是双重打击。
摩根士丹利通过 " 盈亏平衡曲线 " 分析指出,假设第三方 Agent 收取 5% 的佣金,零售商需要确保约 50% 的 Agent 交易是 " 增量 " 的(即原本不会发生的交易),才能实现 EBIT(息税前利润)的盈亏平衡。

(各公司的 Agent 交易业务的 EBIT 盈亏平衡点)
此外,摩根士丹利提出了评估零售商 AI 代理定位的 " 五大 I" 框架:
库存 ( Inventory ) :独特库存越来越重要,因为代理使跨平台比价和个性化匹配更容易。
基础设施 ( Infrastructure ) :物流基础设施是提高库存可得性和缩短配送时间的关键。
创新 ( Innovation ) :对 GPU 驱动的机器学习、更好匹配和供应管理的投资。
增量性 ( Incrementality ) :推动增量营收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的能力。
损益表影响 ( Income Statement ) :代理蚕食高利润核心业务和零售媒体广告收入的风险。
基于这一框架,亚马逊、eBay 和 Revolve 被评为最有利定位,而 Etsy、Chewy 和 FIGS 则面临较大挑战。具体来看:
潜在赢家:
亚马逊:拥有深厚的履约网络和 Prime 会员护城河,尤其在生鲜杂货领域机会巨大。
沃尔玛:拥有强大的规模、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和会员基础,并且其零售媒体业务面临的下行风险有限。
eBay:拥有独特且海量的二手及非应季商品库存,Agent 能帮助其更好地连接买家与长尾商品。
其他表现优异者:Revolve Group、Macy's、Wayfair 等公司在框架中也表现出较强优势。
潜在输家:
Etsy:其高达 20% 以上的交易抽成(Take Rate)在 Agent 带来的价格透明化趋势下面临巨大压力。
FIGS:高度依赖搜索流量且定价偏高,容易受到冲击。
Chewy:主要销售同质化的宠物商品,尽管其订阅模式是护城河,但商品本身易于被比价和替代。
其他处境不利者:Lululemon、PVH Corp、Dollar Tree 和 Five Below 等,因产品差异化小、数字化程度低或过度依赖批发渠道而处于不利地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